研究鄉鎮企業與農村金融問題的重要理論創新——評薑長雲博士的新著《鄉鎮企業融資問題新探》
杜誌雄 崔紅誌
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關係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問題。在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中,鄉鎮企業問題、農村金融問題,既是經久不衰的熱點問題,又是現實的焦點問題。圍繞這兩大問題進行深入係統的研究,既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更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最近,國家計委產業發展研究所薑長雲博士的新著《鄉鎮企業融資問題新探》(以下簡稱《融資》),已經由山西經濟出版社出版。該書選擇鄉鎮企業融資問題這個切入點,同時抓住了上述兩大熱點和焦點問題,進行了深入係統的研究。
研讀該書,不難發現,它有以下幾個鮮明的特點:
一、理論創新多
《融資》一書是在作者2000年完成的博士學位論文的基礎上,經修改擴充而成的。在該書中,作者試圖在批評地繼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綜合運用新製度經濟學、金融學、發展經濟學、信息經濟學等學科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探討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體製轉型中,製度因素對於鄉鎮企業融資和融資方式變遷的影響;揭示了鄉鎮企業融資方式演變的內在邏輯。該書在許多地方都顯示了作者試圖“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進行理論創新的願望。比如,該書第六章通過分析認為,近年來我國鄉鎮企業的產權改革,主要是在體製轉型時期不對稱、不完善的市場環境之下,鄉鎮企業的利益相關者之間進行利益調整和再分配的結果,是他們相互之間利益矛盾妥協折中的產物。其中,以鄉村政府和企業經營者為主導的鄉鎮企業核心層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博弈和利益分割,對於產權改革、特別是股份合作製路徑的選擇,具有決定性的影響。解決鄉鎮企業的融資問題和經營者人力資本產權的資本化問題,是其中兩條並行不悖的主線。這些分析對於更好地認識和完善鄉鎮企業的產權改革,都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又比如,該書提出應該堅持“分類指導、區別對待”的原則,對農村信用社改革進行重新定位。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將農村信用社改造為股份製、區域性的商業銀行;在經濟不發達地區,將農村信用社改造為區域性的政策性銀行,或農發行的基層機構。在介於二者之間的地區,繼續沿襲現有體製,逐步創造條件,最終將信用社改造為股份製的商業銀行。這種觀點已經越來越多地受到有關方麵的重視。
二、現實針對性強
鄉鎮企業自其誕生之日起,融資問題就成為製約鄉鎮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但是,鄉鎮企業作為一個總體,其融資問題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嚴重和複雜。因此,研究鄉鎮企業的融資問題,幫助鄉鎮企業拓展融資渠道,解決融資難題,對於實現鄉鎮企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融資》一書聯係中國體製轉型時期的特點和鄉鎮企業發展的實際,剖析了改革以來鄉鎮企業資金來源和融資結構的動態變化,揭示了鄉鎮企業資產結構與融資結構的矛盾。該書還結合融資問題,探討了鄉鎮企業的階段性轉變問題。比如,當前,在理論界和政策部門,存在著一種強烈的傾向,認為應該取消鄉鎮企業。該書第一章第二節針對這種傾向,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分析。作者認為,鄉鎮企業是城鄉分割體製的產物。隨著城鄉分割體製的瓦解和城鄉一體化的發展,鄉鎮企業存在的合理性將會逐步消失。但是,對於當前和今後相當長的一個曆史時期來說,取消鄉鎮企業不僅難以實現城鄉企業的平等發展,反而會導致鄉鎮企業,或易名後的那部分農村企業,發展環境相對惡化。如果我們不能從根本上走出政策導向上的“唯成分論”和所有製等級觀念的誤區,保留鄉鎮企業就是利大於弊的。此外,書中聯係鄉鎮企業融資,對於民間金融、地方性資本市場等問題的分析,也都是當前經濟生活中值得高度重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