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翻印木刻〔1〕(2 / 2)

他們自己沒有做過"私人精印本"的可笑事,這些笑罵是都無足怪的。我隻因為想供給藝術學徒以較可靠的木刻翻本,就用原畫來製玻璃版,但製這版,是每製一回隻能印三百幅的,多印即須另製,假如每製一幅則隻印一張或多至三百張,製印費都是三元,印三百以上到六百張即需六元,九百張九元,外加紙張費。倘在大書局,大官廳,即使印一萬二千本原也容易辦,然而我不過一個"私人";並非繁銷書,而竟來"精印",那當然不免為財力所限,隻好單印一板了。但幸而還好,印本已經將完,可知還有人看見;至於為一般的讀者,則早已用鋅板複製,插在譯本《士敏土》裏麵了,然而編輯兼批評家卻不屑道。

人不嚴肅起來,連指導青年也可以當作開玩笑,但僅印十來幅圖,認真地想過幾回的人卻也有的,不過自己不多說。我這回寫了出來,是在向青年藝術學徒說明珂羅板一板隻印三百部,是製板上普通的事,並非故意要造"罕見書",並且希望有更多好事的"私人",不為不負責任的話所欺,大家都來製造"精印本"。

十一月六日。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濤聲》第二卷第四十六期,署名旅隼。

〔2〕麥綏萊勒的連環圖畫四種參看本書《<一個人的受難>序》及其注〔4〕。

〔3〕《中國文藝年鑒》指一九三二年《中國文藝年鑒》,杜衡、施蟄存以"中國文藝年鑒社"名義編選,上海現代書局出版。"鳥瞰",指該書中的《一九三二年中國文壇鳥瞰》一文,它歪曲魯迅鼓勵青年藝術家創作大眾化作品的意見說:"蘇汶......對舊形文藝(舉例說,是連環圖畫)的藝術價值表示懷疑。因辯解這種懷疑,魯迅便發表了他的《連環圖畫辯護》,他告訴蘇汶說,像德國板畫那種連環圖畫也是有藝術價值的。但是魯迅無意中卻把要是德國板畫那類藝術品搬到中國來,是否能為一般大眾所理解,即是否還成其為大眾藝術的問題忽略了過去,而且這種解答是對大眾化的正題沒有直接意義的。"〔4〕立方派即立體派,二十世紀初形成於法國的一種資產階級藝術流派。它反對客觀地描繪事物,主張以幾何學圖形(立方體、球體和圓錐體)作為造型藝術的基礎,作品構圖怪誕。

〔5〕未來派二十世紀初形成於意大利的一種資產階級藝術流派。它否定文化遺產和一切傳統,強調表現現代機械文明。形式離奇,難於理解。

〔6〕《士敏土之圖》即《梅斐爾德木刻士敏土之圖》,共十幅,魯迅自費影印,一九三○年九月以"三閑書屋"名義出版。

〔7〕這是施蟄存在《推薦者的立場》一文中的話,魯迅曾將該文錄入《準風月談.撲空》的"備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