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年輕時,曾跟隨著名音樂家海頓學習音樂創作。然而,師徒二人對於音樂創作的傾向並不一致,海頓的樂曲風格比較沉靜,而貝多芬則情感奔放,彼此很不協調,因此師徒之間經常出現分歧。

海頓古老的、墨守成規的創作樂風,常常引起貝多芬這樣一位激情如火、勇於革新的青年天才的不滿。師徒之間經常為此爭執不休。

有一次,海頓給貝多芬布置了一道作業,就是把自己譜寫的小步舞曲讓貝多芬改成一首諧謔曲。而貝多芬卻向一種不同風格的音樂做大膽的嚐試,是用海頓“舊的語言”寫貝多芬自己“新的語言”。海頓看完作業後,極為氣惱,並勸貝多芬沿用古老的音樂形式,不要輕舉妄動,“跳到深水中去”。但貝多芬還是“跳下去”了。

貝多芬的《第二交響曲》更加沒有守舊的樂風,與海頓的勸告相距甚遠,這幾乎使海頓氣得昏了過去。他便責問貝多芬:“為什麼不寫上‘海頓弟子貝多芬作’?”貝多芬回答:“因為先生的守舊我沒有學到,況且這是我自己獨到的音樂。”這使海頓怒氣衝天,立即辭掉了這個“不忠實”的弟子。

貝多芬在革新大道上的步伐越走越快,膽量越來越大。他不僅改革了當時盛行的“無標題音樂”,並以“標題音樂”的新形式實踐在自己的交響音樂之中,他還將囿於宮廷中為王公貴族服務的“室內樂”解除束縛,介紹給廣大人民群眾。因此貝多芬又招來了新的譴責。輿論界的批評家們對這位創造力豐富的新巨人發出嘲笑:“那副農民一樣的粗短身材的鄉巴佬兒,想對純音樂進行改革,真是荒謬!”貝多芬對批評家們的咆哮置之度外,又繼續嚐試下去。他堅定地說:“一匹奔騰的駿馬決不會讓蒼蠅叮了幾口就裹足不前。”

讀故事,悟道理:

創新是通向成功的捷徑。然而,開辟這條捷徑,會麵臨諸多的困難和阻力。要想解決這些難題,必須具有打破傳統束縛的勇氣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