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學家王筠常喜歡晚飯後到郊外散步。一次,他散步途中遇到了一群頑童,其中有一個年齡稍大一些的孩子認出了他,便上來攔住王筠說:“王老夫子,我出個謎語給你猜,共猜四個字,猜得出來,才讓你過去。”王筠非常感興趣地說:“你要出個什麼謎呀?請說說看。”頑童說:
一點一點分一點,一點一點合一點,一點一點留一點,一點一點去一點。
王筠一聽,心想:這個謎果然出得很是巧妙,想不到這些鄉村童子竟如此聰明。他微笑著對頑童說:“你們看,我寫得對不對?”說完,撿起一根樹枝就一邊念著“一點、一點……”一邊在地上寫出“汾”、“洽”、“溜”、“法”四個字。孩子們一看,都拍手大叫:“對了!對了!真不愧是文學家!”那個大一些的孩童說:“先生肯收我做學生嗎?”王筠說:“我也出個字謎你猜,猜對了,我就收你當學生。接著說道:
一橫一橫又一橫,一豎一豎又一豎,一撇一撇又一撇,一捺一捺又一捺。
這是個什麼字?孩子們在地上畫來畫去想了好長時間,也沒有猜出這到底是個什麼字,那個孩童撓撓頭說:“先生,告訴我吧,我猜不出來了。”
王筠在地上畫一橫,下麵畫兩橫,並在每一橫上加了一豎,又在每個“十”字上加了一撇。
此時,那個孩童看後,恍然大悟:哦,這是個“森”字。接著便在每個“十”上加了一捺,說:“先生,我猜對了嗎?”王筠笑著撫摸孩童的頭說:“雖然你開始沒有猜出來,但後來反應很快,好吧,從此,我便收你做我的學生了。”
讀故事,悟道理:
沒有什麼問題是解決不了的,思考的大腦能夠生出無窮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