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紹興二年(1132年),嶽飛平定了嶺南,鞏固了南方。時隔不久,金國傀儡劉豫的偽齊政權派遣李成帶領十萬大軍,攻破襄陽、唐、鄧、隨、郢諸州,又打敗信陽軍,挑起了長江一線的戰爭。與此同時兩湖起義軍首領楊麼又投靠李成,沿江而下。李成從江西揮兵向東,水陸兩軍齊頭並進,要一起打到浙江會師,朝廷急調嶽飛迎敵。
李成是嶽飛的手下敗將,深知嶽飛厲害。等官軍一到,就嚇得駐軍不動。紹興四年(1134年)嶽飛乘船到了江心,對著自己的僚屬立下誓言:“我如不能生擒敵人,決不再渡此江!”來到郢州城下,李成大將派號稱“萬人敵”的京超,據城堅守,嶽飛揮兵登城,攻下郢州,京超投崖而死。接著部將張憲、徐慶又收複隨州,大軍逼近襄陽,李成迫不得已隻得出麵迎戰了。
李成左臨襄江布下防線,嶽飛帶著僚屬,出帳觀察敵情,笑著說:“步兵在險阻中打仗有利,騎兵在平原上打仗有利,李成卻把騎兵分布在江岸,步兵安排在平地,盡管擁兵十萬,又有什麼用呢?”他揮動馬鞭對王貴說:“你記住用長槍步兵專打他的騎兵。”又指著牛皋說:“你要用騎兵專打他的步兵。”
戰鬥一打響,部下都照嶽飛的安排參加戰鬥,果然李成前隊的騎兵應槍而斃,後隊騎兵擁擠不堪掉到了襄江;而嶽飛的騎兵在敵人的步兵陣地上橫衝直撞,槍挑馬踏殺敵無數。李成潰不成軍,在夜裏偷偷逃跑了,這樣官軍輕而易舉便收複了襄陽。
讀故事,悟道理: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無論敵人的策略多麼高明,隻要認真地進行分析和琢磨,就一定會有應敵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