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英雄(12)(2 / 3)

李自成怒道:"大局未定就火並,成什麼體統。"馬上命人備馬,與李過一起奔往西直門。

西直門腳下,兩標軍馬對峙著,雙方軍士手持火把,將四下照得通亮,劍拔弩張之間,決戰一觸即發。

李自成剛一趕到,就聽見劉宗敏正在軍隊前麵破口大罵,在他的對麵,李岩、了空等一行人率步兵、騎兵列成一排。麵對劉宗敏的謾罵指責,李岩不發一言。

李自成怒喝一聲:"都給我退回去,有事講清楚再說!"這一嗓子有如晴天霹靂,把所有人的聲音都壓了下去。眾將士見闖王來了,自動後退,李自成驅馬上前,來到兩軍對峙著的隊列中間,指著劉宗敏道:"你這呆子今晚又喝醉了吧?"

劉宗敏道:"皇上哥哥俺沒醉,是李公子太過欺人!他竟然趁俺不在,偷襲俺大營,傷俺兄弟,劫走了一個前明狗官,如此黑白不明、敵我不分,請哥哥為俺主持公道!"

李自成問李岩道:"有此事否?"

李岩道:"有!"李自成怒道:"給我個解釋的理由!"

李岩指著劉宗敏道:"闖王哥哥,你可知這莽夫說的前明官員是何人?他是大明平西伯、寧遠總兵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啊!這莽夫竟然連日來刑拷吳襄,把人家搞得傾家蕩產,我今晚若不來,吳襄一家人的命就全斷送在他手裏了。"

"是吳三桂的父親?"李自成聽了心頭一凜,酒意與睡意都醒了。

劉宗敏叫道:"吳三桂的爹又怎麼樣?他現在隻有孤城一座,擁軍幾萬,咱們怕他怎麼的?"

"孤城一座?"李岩氣極,怒道,"你可知這孤城有何意義?他是中原通往遼東的門戶,吳三桂不足懼哉,但若失了山海關,遼東的大清鐵騎就會直入中原,我大順就會腹背受敵,南有明廷餘黨,北有遼東滿兵,夾在中間,兩頭挨打。你如此偏激行事,若激怒了吳三桂,他打開山海關大門,我們大順的江山就岌岌可危了,這個責任,你負得了嗎?"

"好了!"李自成將手一揮,道,"不必再說了。"對劉宗敏道:"馬上放了吳襄,搜了多少銀子,全部退回,他的家人要好生安撫。"

"不必他放了,"李岩道,"我已經將吳襄一家人劫走,送往安全地帶了。那位與吳襄在一起的田國丈,已經被他打死了。我請皇上下旨,治劉宗敏的罪,以平吳襄及明朝舊臣之怒。"

"治罪?我看就不必治了,"李自成猶豫地說道,"權將軍畢竟有大功於我,為平舊臣之怒治我功臣之罪,未免會讓人心冷。"

"皇上哥哥,看來我前些天的奏折你並沒有看,否則的話,怎麼還會有如此想法?"李岩悲憤地說道,"既然皇上哥哥沒有時間看,臣鬥膽,就在這裏上奏給皇上聽。"說到這裏,也不等李自成說話,直接背誦起奏折來,"臣李岩有四事疏諫:一、平定北京、掃清大內後,請主公擇日率百官奉迎登基大典,選定吉期,先命禮政府定儀製,再頒示群臣演禮。二、文官追贓,除死難歸降外,宜分三等。有貪汙者發刑官嚴追,沒收其產。抗命不降者,刑官追贓既完,仍定其罪。其清廉者免刑,可允許自願助餉。三、各營兵馬仍令退居城外守寨,聽候調遣出征。今主上方登大寶,願以堯舜之仁自愛其身,即以堯舜之德愛及天下。京師百姓熙熙??,方成帝王之治。一切軍兵不宜再借住民房,恐失民心所望。四、吳三桂擁兵自重,邊報甚急。主上不必興師討伐,但仍應遣官員招撫吳三桂,並許以侯封吳三桂父子,仍以大國封明太子,令其奉祀宗廟,俾世世朝貢與國同休,則一統之基可成,而幹戈之亂可息矣……"

"好了,不要說了!"李自成聽得臉上冒汗,麵有愧色,道,"製將軍說得全是對的,是我老李一人之錯!傳我令下去,明天宴請吳襄,由我親自向他賠罪,追餉之事,就此作罷!你們兩軍都給我回營去。"說完轉身就要走。

"皇上,"李岩追上前道,"吳襄全家人都已經救出,但還有一人沒有找到,就是吳三桂的一個寵妾叫陳圓圓的,聽說被權將軍送到您那裏去了,就請放她回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