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信念者萬事成
狂妄的人自救,自卑的人沒有救。
——《禪語》
麻穀等五位僧人結伴而行,四處參學。有一天,他們走得又熱又渴,看到路旁有一個茶攤。守攤的是一位老婆婆,他們很有禮貌地請老婆婆上五杯茶。
老婆婆見他們是和尚,便問:“大德要去哪裏呀?”所謂“大德”,是俗家人對僧人的敬稱,意為道行深廣。
麻穀答道:“去參善知識。”所謂“善知識”,是僧家術語,意為能以正法引導他人者。
婆婆送上茶後,正色道:“我的茶,有神通者能喝,無神通者不能喝。”
聽老婆婆這麼一說,五位僧人麵麵相覷,竟不敢舉杯。
老婆婆一笑:“五個呆鳥,看老婆子喝神通茶!”說罷,舉起—個茶杯,一飲而盡。
五人恍然大悟,慶幸地說:“今日我等才真正開悟。如果沒有遇到婆婆,幾乎錯過一生。”
麻穀等五位僧人之所以不敢喝茶,是惑於“神通”二字,對自己沒有信心,就更談不上信念,難免畏畏縮縮。一旦心態改變,自然心明神清,境界為之一開。打個比方,你覺得自己有資格當領導,敢在大庭廣眾中講話,你就有資格當領導;你覺得自己沒有資格當領導,在大庭廣眾中隻會縮著腦袋,你就沒有資格當領導。
佛祖與侍者
一切惡法,本是虛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虛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禪語》
南陽慧忠國師身邊有一個侍者,他已經服侍了國師30年,一直忠心耿耿。因而國師想幫他早日開悟。
一日,國師像往常一樣喊“侍者”,侍者一聽到國師在叫他,立即答應著。
國師對於他如此普通的回答無可奈何,便重複了好幾次,但是聽到的卻是侍者同樣的回答。
過了一會兒,國師對著侍者喊道:“佛祖!佛祖!”
侍者聽到國師的呼喊,十分不解,便問國師:“您是在叫誰呀?”
國師倍感無奈,但心知他生資愚笨,便對他說道:“我叫的就是你啊!”
侍者聽了,越發迷惑,於是說道:“國師,我不是佛祖,而是你的侍者呀!”實在是一個不可教化的人,國師無可奈何地說道:“你真是太辜負我了。”
許多人難以取得成功,往往是過於輕視自己,不相信自己所蘊藏的巨大潛力。就像那位侍者,隻承認自己是侍者,而不承認自己是佛祖,實際上佛祖與眾生並沒有區別。佛祖之所以能成為佛祖,是因為他相信自身普度眾生的能力,承認自己是佛祖。我們應該學會從靈魂深處去體味生命的真諦,相信自我,展現自我,淋漓盡致地去挑戰自己的潛能。
國王問佛陀
別人是別人,你是你,都有各自的活法。要活出自己,不要活在別人的陰影下。
——《禪語》
當年佛陀降生於刹帝利王家,放大智光明,照十方世界。佛陀往東西及南北,各行七步,步步生蓮花。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目顧四方,大聲地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是何等的自信!
後來佛陀得道成佛,廣度眾生,取得如此大的功業當與此種自信不無關係。有一次,年輕的佛陀住在舍衛城郊的吉那林精舍,可撒拉國的巴謝那迪國王聽到這個消息之後,首次前往拜訪佛陀。國王看到佛陀年紀並不大,就漫不經心地說:“老師,聽說你已經得到最高的悟境,這是不是真的?”
佛陀滿懷信心地回答:“是的。如果世界上有人達到最高的悟境,那個人便是我。”
國王聽了,愈加輕視:“不過,像你這樣擁有很多弟子並受人尊敬的沙門、婆羅門的人不計其數,但是,他們始終不敢說自己已經達到最高的悟境呢。何況,你的年紀還輕,出家也不久。”佛陀在29歲出家,35歲悟道,所以當時的年紀還沒過40歲,故而國王懷有輕視之心。
佛陀卻輕輕一笑:“國王,請不要以年紀輕來輕視別人。世界上有四種事情是不可小看它的:
第一,不要以太子年輕而輕視他:
第二,不要以為蛇小而小看它;
第三,不要以為火小而忽視它;
第四,不可因為比丘年紀小而蔑視他。”
國王聽了這些話後,深覺佩服,於是皈依佛陀。
事業的成敗,不是取決於年齡、出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魅力、力量。這個世界是由自己創造出來的。充分的自信,發出勢不可擋的魅力,可以影響別人,可以影響世界。
信心建起佛身
不要輕視自己的力量。一滴水滴到水缸中,整缸水就是我們的;因為你的那滴水已和缸中水結合在一起,分不出是你的或不是你的。
——《禪語》
從前,有個叫鐵眼的和尚,他發誓要用募捐來的錢修建一個佛的金身。他也知道其中困難重重,但既然已經立下宏願,就絕不退縮。第一天,他便去了鬧市,向路過的人乞討施舍。過了不久,就有一個武士走過來了,鐵眼急忙行禮,並且說道:“貧僧誓願塑佛金身,請施主捐一點兒吧!”
可是武士卻邁著大步從他身邊走過,像是沒聽見他所講的話。鐵眼立即追了上去,向其發出低聲乞求。
那武士不耐煩地拒絕道:“不!”
於是,鐵眼又繼續跟在武士後麵,一直走了十多裏路。最後,那個武士實在無可奈何,才扔了一文錢。鐵眼馬上從地上撿起錢,並立即向武士行致謝禮。
行完禮,他又按原路回去繼續化緣。如此經過無數個風雨霜雪的日子,鐵眼和尚終於籌足了資金,建起了一個佛的金身。
聚沙能成塔,集腋能成裘。在擁有了目標的基礎上,充滿信心,並且不遺餘力地朝著目標邁進,那他一定會獲得成功。正如空氣對於生命一樣,目標對於成功也有絕對的必要。如果沒有空氣,沒有人能夠生存;如果沒有目標,沒有任何人能成功,也就難以享受成功帶來的快樂。
不要仰視別人
誠實地麵對你內心的矛盾和汙點,不要欺騙你自己。
——《禪語》
從前,菩薩化身為一位國王,叫察微,他誌向高潔,品行正直,並篤信佛教。一天,國王閑來無事,便微服走出宮門,走到一個補鞋的老頭兒處,一時興起,問老頭兒:“一國之中誰是最快樂的人?”
老頭兒回答說:“當然是國王最快樂了。”
國王問:“為什麼這麼說呢?”
老頭兒便說:“你想,身為國王有百官差遣,平民供奉,想要什麼就有什麼,這還不快樂嗎?”
國王答:“希望如你所說吧。”於是他與老頭兒一道共飲葡萄美酒,直到老頭兒醉得不省人事,之後便把老頭兒抬回宮中。國王對王妃說:“這個老頭兒說,國王是最快樂的,我想讓他體驗一下當國王的感受,給他穿上國王的衣服,讓他理理國政,你們大家要配合我一下,把他當做國王來對待。”
王妃答:“遵命。”
老頭兒醒來之後,婢女們便對他說:“大王你喝醉了,現在積下很多事情要等你處理。”於是這老頭兒被擁出臨朝,眾人都催促他快些處理事情,他卻懵懵懂懂,什麼也不知道。這時,旁邊有史官記其所言所行,大臣公卿們與之商討議論國家大事,老頭兒一直坐了一整天,弄得腰酸背痛,疲憊不堪。這樣過了幾天,老頭兒寢食難安,茶飯不思,竟瘦了下來。
婢女們又假裝問他:“大王你這樣憔悴,是為什麼啊?”
老頭兒回答說:“我夢見自己是一個補鞋的,每天辛苦求食,生活非常艱難,因此就瘦成這樣了。”
眾人都私下裏偷著笑。這老頭兒到了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道:“我是補鞋子的呢,還是國王呢?若真是國王,皮膚為什麼又這樣粗糙呢?若是補鞋子的,又為什麼會在王宮裏呢?唉,我心裏覺得亂七八糟的,眼睛也花了啊。”他竟真分不清自己到底是誰了。
王妃假裝問:“大王這樣不高興,讓歌伎們唱歌跳舞表演給您看吧。”於是老頭兒喝起葡萄美酒,又醉得不省人事了。人們又讓老頭兒穿上舊衣服把他送回他簡陋的床上。老頭兒酒醒後,看見自己還住在破舊的房子裏,穿著粗布衣服,一切都是原來的樣子,但卻覺得渾身酸痛,好像被棍子打過了一樣。
過了幾天,國王又來到他這裏。老頭兒對國王說:“上次喝酒,是我糊塗無知,現在我才明白過來啊,我夢見自己當了國王,要審核百官,又有國史記對記錯,眾大臣要來商量討論國事,便總是憂心忡忡,弄得我渾身都痛,好像挨了打一樣。在夢裏尚且如此,若是真的當了國王,還不更痛苦啊?前幾天跟你說的話,實在是不對的啊。”
國王回到宮中之後,便把這件事情同大臣們說了,眾人都捧腹大笑。
不必羨慕他人的生活,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有不快樂的事情和樂趣所在。既然如此,還需要去羨慕別人嗎?好好認識你自己,欣賞你自己,相信你就是一道獨特的風景,沒有必要站在自己的風景裏仰視別人。
若勤精進則事無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