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西方占星術之比較(2 / 3)

在東方,人們早在新石器時代就進行占卜了。與此同時,中國的宇宙起源體係也隨著它(特別是醫學方麵)的應用而形成。占卜者使用的是一些事先在幾個確定點上挖空的牛肩胛骨或烏龜(以智慧著稱,壽命很長,因此通過它可得到好的建議)的甲殼。在向國王的一位祖先提出一個問題後,他們把一根灼熱的小棍放進一個個空洞裏。對在勢力作用下產生的裂痕或圖形(甲骨文,《易經》的前身)的解釋可以預言未來。在中國北方發現了公元前4000年進行占卜的最早的遺跡。

中國占星術在中國建於數以萬計幾年古老天文。中國占星術標誌的預言依靠早期中國天文學家建立的中國黃道帶圖。在某個時候以後,中國占卜師做了一個複雜信仰係統關於怎樣天體影響人每日生活。中國黃道帶和知交12動物出現在中國占星術。

在商朝(公元前1500~1030年),一些占卜者常年在國王身邊效勞,以便確定政策和管理政權,了解狩獵是否適宜以及下次的食將有利還是不利。同樣的問題被刻在甲殼或骨頭上,如按照一邊正麵一邊反而的方式。人們發現上麵有如此細小的文字,以為是秘密的檔案資料。現在清點出來的神論文字有100,000個以上。

甲骨文引起了中國當局的注意,他們決定在商朝最後的首都安陽(河南省)進行發掘。探索工作從1920年開始,一直進行到1937年日本侵略中國為止,懼到的殘片共有150,000件以上,在骨頭上占卜的方法,隨著商被西周(公元前1050-771年)推翻而消失了。《易經》成了新的神諭,人們用蓍草這種神聖植物的莖來向它提問。這部分充滿智慧的文獻,以陰陽的配合為基礎,其組合可以創造萬物。

從在中國發現的殘片來看,亞洲占卜的史料也在西藏這個戰亂較少的地區保存下來。在那裏發現了中國神秘的國王伏儀(公元前2852-2738年)的教導,他寫了一本關於占卜術和占星術的書。根據傳說,在他統治的時代,國內來了一個馬身體頭的妖怪,背上刻著八卦,都是由三根線條組成的符號,這就是《易經》的基礎。

從二十八宿在黃道與赤道的座標圖,我們可以看出現今戌宮春分點的位置是在壁宿附近。宋代曾經測定星宿,製成天文圖。當時的春分點是在奎宿三度。黃道十二宮隨著春分點移動的結果,造成歲差的現象。

歲差的形成的由於:地球的轉動猶如陀螺的轉軸晃動,這種旋轉需二萬五千八百年左右環行一周;以圓周三百六十度除以此數,得五十秒。因此春分點在黃道上每年向西移動五十秒,這種現象叫做歲差。《甘石星經》有冬至點(醜宮)在牽牛初度之說。根據歲差來逆推,可知最早二十八宿是製定於紀元前四百年戰國時代。

中國占星術的論命與推運皆以二十八宿為準。《果老星宗》卷三張果與李之問答有如下一例:“先生因取王勃命示之。勃命坐翼。水退朝陽於軫,木作援。又滋培奎壁之次。故其人秀而善屬文。以名立身,以名敗身。金曜鬥。行井木,對照受傷。孛羅一鋒一雙,互爭勝負,惡死無疑,子其待之。

這些恒星二十八宿,大多是暗星,隻有角宿是一等亮星。根據近年來占星家的研究,發現對命盤作用最大的是那些亮度最大又接近黃道的恒星。每顆閃亮的恒星就像太陽一樣能自行發光。我們將肉眼能夠看到最亮的十幾顆星叫做一等星。這些亮星發出的光芒,對人的出生命盤會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除了黃道以外,在北天極附近的三垣也有許多恒星。在紫微垣內的勾陳就是現代的北極星。值得一提的是坊間流行的“紫微鬥數”,有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和破軍星。概括根據《中國天文學史》一書考證,這些都是梵文譯音,出自唐僧一行(張遂)譯述的《梵天火羅》。它們其實就是大熊座的天樞、天璿、天權、玉衡、開陽、搖光等北鬥七星。根據翻譯的佛典,印度以北鬥為鎮將之象,它們的名稱,順次為貪狼星(欲)、巨門星(家)、祿存星(祿)、文典星(文)、廉貞星(正)、武曲星(武)和破軍星(軍)。這些北鬥七星與黃道近乎垂直,離黃道十二宮甚遠,因此在占星術中沒有作用。

恒星的作用,大體來說,是增強命盤上行星。舉例來說,命盤上木星若與軒轅十四同度,則益增其輝。土星若大陵五,一生凶災連連。恒星同命盤,人運會暴起暴跌,可使人轉成巨富,亦可使人妻離子散。公卿王侯、販夫走卒之別,就在於命盤的恒星。

與方位基點相聯係的八卦,每一卦都象征一種行動方式、一種態度、一種特征、一種神諭。

黃帝

依靠對著天空的觀察和忠臣歧伯的協助,黃帝確定了陰陽、五行、十方和十二宮的完整體係:中國的占星術由此誕生。他在公元前2637年確定了曆法的開端,這種按照重疊的年份周期和由月球確定的月份建立的曆法是如此準確,以至於一直有效。天宮圖與生活的各個方麵都密切相關,能夠使人作出日常的或重要的決定,確定日常生活中辦事,舉行世人和宗教儀式的日期,同樣也用於選擇配偶。

公元前三世紀,中國哲學家鄒衍把這些這說應用於政治,斷定朝代都受本原(火、土、風和水)的統治並且連續地接替下去,政府應該依靠神諭與天體的規律一致,否則政權就會崩潰。

中國的占星術熟悉陰陽、五行和宮,與西方一樣把天象分為十二宮。不過她利用的是111顆星辰,其中有西方占星術裏著名的行星。

小知識:《史記》中關於鄒衍的事:《孟子荀卿列傳中》:“齊有三鄒子。其前鄒忌,、、、先孟子。其次鄒衍,後孟子。、、、適梁,惠王郊迎。執賓主之禮。適趙,平原君側行避席。如燕,昭王擁彗先驅,請列弟子之座而受業。”所以此人生在孟子之後,他至少見過梁惠王,燕昭王,平原君等。梁惠王在公元前336年,昭王招賢在前311年,趙勝在前298年封平原君。即使他見梁惠王為30歲,那麼在前280年時已經八十多歲了。另外,〈呂不韋列傳〉也稱其死在在荀子出道之前,而韓非、李斯是荀子的弟子,荀子五十才廣收弟子,項少龍之時,鄒衍應該早死了,二人不可能相遇的。鄒衍是齊人,卻幫燕王破齊國,在戰國大家無所謂,現在看來是叛國者。他的學說是五行轉移,五德主國運,確實是很能挑動國君的心思,無怪乎大受歡迎了。鄒衍的地理假說,中國隻是地理表麵的八十一分之一。而且世界分九州,中國是其中神州的赤縣。而且九州被海洋包圍,相互間無法通行。這些話和地球表麵海洋為主,陸地分離十分類似,當時如此資料貧乏之時,鄒衍能推測得如此接近,真是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