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節 龜趣(2 / 2)

千年烏龜萬年鱉

龜鱉館收藏的活體龜鱉中年齡最大的已有600多歲。在中國,龜與傳說中的龍、鳳、麒麟一起被視為吉祥長壽的象征。民間有“千年烏龜萬年鱉”的說法。人們把捉來的烏龜放回大自然以表達自己的善良心意,祈禱長壽,謂之“放生”。龜鱉館裏的放生池還是唐朝大書法家顏真卿在世時設立的。

龜為何如此長壽呢?該博物館館長介紹,從生理機能和新陳代謝係統來看,龜屬於變溫動物,在寒冬炎夏會進入冬眠、夏眠,新陳代謝十分緩慢,能量消耗也極少,加上龜鱉耐饑、耐渴、耐低氧能力特別強,還有把頭尾、四肢縮進硬殼內的“自我保護措施”,所以龜鱉壽命很長。

龜鱉的年齡可以從背甲上的環紋,又叫“生長年輪”來判定。年輪數便是龜齡,一些年高的龜鱉“曆經滄桑”,年輪已磨去,便要由專家來測定它們的年齡。

龜鱉食物五花八門,有肉類、魚蝦、螺蚌、昆蟲,也有穀物、蔬菜、水果等。它們多在五月到九月產卵。

“龜鱉收藏家”

為了收集各種品種的龜鱉,充實館藏,館內工作人員不辭辛勞,奔波全國各地。1990年,他們從一家晚報上得知蘇州有一居民家中養有一隻蛇龜,馬上趕到報社查詢詳細地址,再赴蘇州收購。

每逢出差,周久發都必去當地農貿市場,因為這裏可能會有稀有龜鱉出售。1990年,他出差廣西南寧,在農貿市場,一位老人手中的龜引起了他的注意。這隻龜背甲呈土褐色,橢圓形,腹甲黑褐色,背甲與腹甲之間有韌帶相連,可完全閉合。經驗豐富的周久發當即購下。後經專家鑒定,確認這是首次發現的新龜種,便以他的姓氏命名為“周氏閉殼龜”,為中國僅有的兩種以姓氏命名的龜種之一。

近年來,周久發對龜鱉類動物的曆史、分類、分布、習性、價值等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的成果使他在1991年被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UCN)特種保存委員會(SSC)邀請為中國兩棲爬行動物專家組成員。1992年7月,他和他的女兒、同在龜鱉博物館工作的周婷一起編著出版了《中國龜鱉圖集》,這是中國第一本專門對龜鱉運行進行係統研究、介紹的書籍。在書中,周久發認為,龜鱉不僅具有極高的食用、治療價值,是名貴的滋補良藥,而且在氣象、地震預報、仿生學等領域都有獨特的科研價值。

石永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