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手率”也稱“周轉率”,是指在一定時間內市場中股票轉手買賣的頻率,是反映股票流通性強弱的重要指標之一。其計算公式為:
換手率=某一時期內的成交量/發行總股數*100%
例如,某股票在一個月內成交了2000萬股,而該股票的總股本為1億股,則該股票在這個月的換手率為20%。在我國,股票分為可在二級市場流通的社會公眾股和不可在二級市場流通的國家股和法人股兩個部分,一般隻對可流通部分的股票計算換手率,以更真實和準確地反映出股票的流通性。按這種計算方式,上例中那隻股票的當月成交量是1億股,則其換手率高達100%。
在國外,通常是用某一段時期的成交金額與某一時點上的市值之間的比值來計算換手率。
因為不同個股的股本規模和流通市值存在較大差異,因此,用成交量進行個股的比較顯得有些偏頗。為了解決個股流通規模的差異性所帶來的矛盾,人們引進了換手率的指標。換手率按著統計時間的不同可分為日換手率、周換手率、40日換手率、年換手率等多種。日換手率是使用比較多的一個指標。它是指在某一個交易日中,某隻股票當日的成交量(成交股數)除以該股的流通股本。它充分顯示出市場的籌碼在一個交易日內轉手買賣的情形。每支股票隨每一日的成交量不同則換手率也隨之發生變化。日換手率體現出某支股票的市場人氣,因此它是市場人氣指標的一種。換手率高,往往意味著這支股票的交投活躍,人們購買該支股票的意願比較高,屬於熱門股;反之,股票的換手率低,則表明該支股票少人關注,屬於冷門股。換手率越高股票的流通性越好,進出市場比較容易,不會出現想買買不到、想賣賣不出的現象,具有較強的變現能力。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換手率較高的股票,往往也是短線資金追逐的對象,投機性較強,股價起伏較大,風險也相對較大。如果將換手率與股價走勢相結合,我們可以對未來的股價做出一定的預測和判斷:某支股票的換手率突然上升,成交量放大,可能意味著有投資者在大量買進,股價可能會隨之上揚;如果某支股票持續上漲了一個時期後,換手率又迅速上升,則可能意味著一些獲利者要套現,股價可能會下跌。
一般而言,新興市場的換手率要高於成熟市場的換手率。其根本原因在於新興市場規模擴張快,新上市股票較多,再加上投資者投資理念不強,使新興市場交投較活躍。對新股而言,首先要觀察第一天上市的換手率。換手率太低,說明參與人少,未被機構、莊家看中,不便買入;換手率太高,也不好,說明目標明顯,參與人太多,可能不止一個莊家,將來會扯皮打架;換手率適中偏高,如70%左右,比較好,有發展前途,最適宜買進。
換手率的高低一般取決於以下幾方麵的因素:
一是交易方式。證券市場的交易方式,經曆了口頭唱報、上板競價、微機撮合、大型電腦集中撮合等從人工到電腦的各個階段。隨著技術手段的日益進步、技術功能的日益強大,市場容量、交易潛力得到日益拓展,交易變得越來越方便,使換手率也隨之有較大提高。一是投資者結構。投資者結構對換手率有著較大的影響,以個人投資者為主體的證券市場,換手率往往較高;以基金等構投資者為主體的證券市場,換手率相對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