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利州府有一村莊,在村子通往鎮上的必經之路上,有一懸崖,懸崖下有一個坑,如碗一樣大小,一年四季都會有一滿滿一碗清涼的泉水,每次村民去趕集時都能在此處歇腳,並喝上一口,以此來解渴,但四周並沒有水流,也沒有山泉滲出,但不管怎麼舀都舀不盡,所以人都不知道這水從何而來,第一天沒了,可你第二天清晨去看又是滿滿一碗,村民都認為是天上的神仙賜福,從而來降下來的神泉,有一年天降大旱,可此處還是像往常一樣,並沒幹涸,因而使整個村子熬過了大旱。所以村民再次建了一座觀音祠,以此來供奉和祭拜,一直抗日戰爭爆發,因日本人的飛機轟炸,此地被落下的炮彈擊毀,到晚上整個懸崖下劈裏啪啦響了一晚,而村民在離此不遠處建的觀音祠也莫名的倒塌,誰也不誰也不知道怎麼回事,經過這一次事件後就再也沒出現過泉水,而每年此處都會意外死亡一對8到十二歲的孩童,村民以為觸怒了天神,便找人來做法,乞求原諒,可做法的人還沒到場便發生意外死亡,這下村民更慌了,便不敢再有什麼念頭,一直到戰爭結束,突然有一天一遊方道士路過此地,用破碎的石頭擺了一個奇怪的石堆,村民認為此人是個瘋子所以並沒有理會,也沒去管那個石堆,後來此事便漸漸平息,此後兩年都平安無事,但都早已忘記那個道士所擺放的石堆,後來有人不經意間站在懸崖往下看,正好看到石堆,猶如一隻碗倒扣著,所以人才明白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