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冬交替,時光飛梭,轉眼間小暖已是活潑可愛的九歲女孩,隨著燕國送來兩國議和書,關初升終於要帶著妻子兒女回京定居。
關府在京城也有宅邸,主子們不在,便一直由家人打理著,周府老太爺和老夫人接到消息知道女兒和女婿終於要帶著外孫和外孫女回京,都很高興,連夜就喚了兒媳們到屋裏吩咐要抽出時間去關府看著家人收拾妥當迎接關初升一家回京。
秋意送爽的時節,小暖跟著母親一路遊山玩水終於到了京城,之所以能那麼愜意悠閑地回京,這都要拜關初升寵女兒寵得沒邊的緣故,周氏無奈,另一方麵也是想要寶貝女兒高興,便也就半推半就地點頭同意了這個主意。
自己的女兒,周氏又怎能不了解,自從說要回京定居後,女兒的情緒就似乎有些低落,讓她意外的,女兒似乎不怎麼喜歡在京城生活,但周氏也沒深想,隻以為女兒畢竟是在邊城出生的,早已習慣也喜歡邊城爽快肆意、無拘自在的生活,而京城到底規矩大,尤其是對女子約束多且嚴,以女兒活潑跳脫的性子難怪會產生抵觸的情緒,便想著這一路上遊山玩水,有個緩衝的心理準備也好。
南城門外的官道上遠遠駛來好幾輛低調樸華的馬車,一隊侍衛也正從城門處快速朝著遠處的馬車奔去,打頭的三匹駿馬更是一馬當先地馳到馬車前,瀟灑地緊急勒馬原地打了個轉就穩當停在了馬車前,可見馬上之人騎術之佳。
“母親,父親和兒子們來接您回府了!”伴隨著噠噠的馬蹄聲,沉穩的朗朗之音在車外響起。
車外的三人正是先行回京的關初升和關澄威、關澄文父子三人,關初升是一定要先行回京的,議和書必須由他親自送回京呈給皇上,關澄威是要準備入軍營曆練,關澄文則是因為要準備參加秋闈,是以和關初升一道回京,關澄慶、關澄歡和關澄武則陪著周氏和小暖一路遊山玩水慢慢回京。
小暖在車裏聽見哥哥的聲音,知道爹爹和哥哥都來接車,興奮地蹦起來就要掀起車簾往外竄,被周氏眼疾手快一把拉住按坐在了軟墊上,輕瞪道:“回京前答應過娘什麼?乖乖在馬車裏坐著。”說著又微提了音朝外麵的父子三人溫柔地道,“威兒有心了,母親和弟弟妹妹一切都好,這便回府吧。”
“是!”
馬車裏,小暖撅著小嘴兒,耷拉著小腦袋一副蔫蔫的小模樣。
真讓人高興不起來,這都還沒進京呢,就要開始束手束腳的了!
周氏看著女兒低落的樣子也不哄勸安慰,疼愛女兒也該有個度,不能變成將會毀她終生的溺愛,這是女兒遲早要麵對和學著去應對的,該放手時也要懂得且舍得放手。
關府位於內城的城南東街上,這一片多是武官的府邸,小暖在看到關府的大門和一片蜿蜒的黑簷青瓦時,心裏不禁感慨了一句,真不愧是爹爹的家啊,太有爹爹的風格了,威嚴肅穆,沉穩冷厲。
在關府修整了一天,關初升和周氏便帶上孩子們去往周府,多年隻有書信往來,太久沒見父母了,周氏很是激動,一大早就起來準備各式禮品,忙得不亦樂乎。
周老太爺、周老夫人一樣的心境,親自領著兒子兒媳和孫子孫女們迎出二門,不大的門口呼啦啦地站著一大幫人,這仗勢也太大了!小暖站在周氏身邊,隻覺得眼前五顏六色、金光燦燦一片,直晃得她眼花繚亂。
周氏當年出嫁沒多久便跟著關初升去了邊城,一去十多年,至親骨肉多年後相見都分外激蕩,周老夫人和周氏連儀態都顧不得,兩人在二門處就忍不住淚流滿麵,周老夫人直哭說女兒受苦了,周氏則是對不能盡孝於父母跟前愧疚不已,就連周老太爺,平日裏多端肅的一個人,見此情狀,也是熱淚盈眶。
最後兩人好不容易才被眾人軟言勸慰了下來,一行好幾十個人這才回正屋坐下好好敘話。
周老太爺為官多年,小暖本還以為這位外公定是脾氣刁鑽的老頭子一個,可親眼見著,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多無據,周老太爺多慈祥的一個人啊。要是小暖這想法被人知道,定會遭受白眼一大堆,這是她沒見過周老太爺怒氣爆發,太天真了!周老夫人是個麵容慈和的老太太,現年不滿六十歲的周老夫人,看得出是平日裏保養得宜,雖麵上無可避免地多了些代表年華已逝的皺紋,可滄桑卻溫和的眉眼仍掩蓋不了她少時的芳華。
小暖跟著關初升和周氏跪在墊子上向周老太爺和周老夫人行大禮,說起來這還是她第一次見外公外婆,可她每年生辰都會收到來自京城外公外婆的禮物,年年不落,這讓她對這一對才第一次見麵的老人家很快便熟悉親近了起來。
“好孩子,都快起來!快起來!”周老夫人激動地直點頭,笑得眼角的皺紋都多了幾條,身旁的丫鬟們都知機,忙上前扶起小暖等人。
小暖六兄妹,周老夫人卻是一個也沒見過的,周氏是在懷著關澄威的時候去的邊城,之後路途遙遠,又因為接連有孕,還要操持家務照顧孩子,故而一直沒有得空回京的機會,倒是關初升因職務有時述職還會回京一趟,隻是待的時間都不長。
周氏又讓孩子們照年歲一一見過周老太爺、周老夫人和各位舅舅舅母和表兄弟姐妹,一通見禮下來大半個時辰過去了,直讓小暖覺得虛脫無力,除了一年能見到一次的三房周昭凇舅舅家,大房和二房的人她也沒特別記住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