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處擺放著民族工藝品的攤位散發著奪人眼神的光芒,工藝品是許多木製的各種動物,樣子惟妙惟肖,做工精美考究。攤主的維漢兩種語言叫賣聲動聽煽情,那種幽默風趣的民族性格以語言為橋梁表現得淋漓盡致。他的攤位前圍滿了買東西和看熱鬧的人。和城市的某些攤販相比,他的這種叫賣方式讓人心生感動。城市的攤販現在已經很少動嘴了,一個多媒體播放器連著一個音響,刻錄好的叫賣聲呆板而世俗,毫無情感的音符不斷地從音響中傳出來,堅硬刺耳,而攤販隻是坐在那裏靜靜地等待著顧客上門。我突然覺得,在這樣的鄉村巴紮上,聽這樣的幽默風趣的叫賣聲是一種享受,我甚至覺得他用不用漢語叫賣都無所謂,因為在集市上轉悠著的漢族人幾乎都懂得維語。
到了上午11點左右,馬車、驢車、農用機動加上來來往往的人群,巴紮上已經水泄不通。在這樣的時刻,隨處可見的烤肉攤,烤肉的濃香在空氣裏和其他氣味混合成一種特殊而又無法言說的味道;人們坐在烤肉攤前吃著烤肉,喝著啤酒或“嘎瓦斯”(一種當地用蜂蜜和啤酒花製作的俗名叫土啤酒的飲料),幸福滿足之情溢滿雙頰。在巴紮行走,沒有人介意是人擋住了車還是車擋住了人的去路;沒有人介意是你擠了我還是我踩了你的腳跟而口出埋怨。人們愉快地交談,在侃價的過程中,偶爾會遭遇一長串的驢鳴或馬叫聲,他們就停下來,耐心等待聲音沉靜下來。
鄉村平凡的一天就這樣在時光的流動中從巴紮上悄悄隱退。當我走出巴紮時,那個買陶罐的白胡子攤主仍坐在原地,陶罐似乎並沒有賣出多少。他的嘴上叼著一根長而漂亮的莫合煙卷,他的臉上並沒有表現出不滿,而是盡情享地受著這秋陽的溫暖,享受著那些古老色彩帶給他的快樂,享受著一天的巴紮喧鬧留下的新的或舊的生活場景,在靜靜的等待中,迎接另一個巴紮日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