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連長報仇,衝啊!”九連士兵滿懷複仇的怒火,把阻擊的敵人一一殲滅,迅速占領了橋北一帶。

天漸漸發亮,灰蒙蒙的天空像一塊巨大無比的挽幛,淒寂、冷瑟,毫無生氣。

當葉挺帶領獨立團第三營和團直各分隊來到泗汾橋佯攻地點,可是擔任主攻的張發奎部隊絲毫動靜都沒有。為了爭取主動,給主攻部隊開辟道路,把敵人的炮火吸引過來,葉挺向敵陣地發起了進攻。

可是,戰鬥打響了三四個小時,太陽已經升起幾竿子高,張發奎仍沒有將主攻時間通報過來。

正在這時,部隊報告,敵軍有南渡淥水的舉動,妄圖擺脫我軍正麵攻擊。

“張發奎不正麵進攻,我們在正麵打!”葉挺知道兵貴神速,如果再拖延,將貽誤戰機嗬!

葉挺的命令剛下達,第二營、第三營和團直各分隊,變佯攻為正麵攻擊,一齊向敵一線高地進攻。

身材不高的二連連長吳兆生一馬當先,率領全連士兵拚死衝殺。本來他們可以利用地形地物或迂回前進,或匍匐前進,可是吳兆生率領的二連,卻一麵端槍射擊,一麵挺胸前進,嚇得敵軍高叫“敢死隊來啦”!丟下陣地就跑。

不幸的是,吳兆生這個湖北黃梅人氏的黃埔軍校第二期高材生,忠勇無畏的年青軍官,被敵人的亂槍擊中,以身殉職。他用一腔熱血在獨立團的旗幟上寫下了一頁壯烈的篇章。

就在二連官兵被為連長報仇的怒火燒得兩眼通紅,奮不顧身衝上敵人陣地時,第二營和第三營和團直分隊從左右向敵軍一陣猛打,立刻占領全部陣地,使謝文炳的阻擊部隊遭到沒頂之災。

戰至下午二時許,葉挺已率獨立團挺進到距醴陵僅有五華裏之遙。

葉挺登高遠眺,隻見醴陵城內人喊馬嘶,塵土飛揚。這種混亂局麵,是敵人準備逃竄的跡象。

可是到了這個關鍵時刻,張發奎指揮的第三十五團和第二十九團還在距醴陵十多裏以外,龜行鵝步地遲遲上不來。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呀!葉挺深諳時機在戰爭中的重要價值。他立刻命令全團趁敵軍混亂之際,衝入城內,再沿城內街道,分片切割,全殲城內敵軍。

獨立團全體官兵按照葉挺戰鬥部署,衝進城內以後,先打城南後打城東,再由城北殺到西門,一舉攻克醴陵。

指揮不利的張發奎進到醴陵見到葉挺,不無尷尬地對葉挺誇獎道:“希夷,醴陵一仗,你可謂‘指揮如同談笑中’哇!”葉挺卻臉沉似鐵:“師座,我們有兩個英雄連長為革命壯烈殉職嗬!可歎呀,難道烈士的犧牲不是我們活著的人的悲哀麼?”

張發奎聽了臉一紅,辯解道:“我們的部隊也是奮力進攻,不過是追得穩些罷了,但你的獨立團也打得太猛了點呀!”

葉挺壓抑不滿地向張發奎微微一笑,含蓄地說了句:“師座,防止畏懼變成傳染病呀!”

張發奎聽了張了張嘴沒說出一個字,那模樣像被扔到海灘上的一條胖頭魚。少頃,他遮掩羞愧地哈哈一笑:“希夷,我們是來日方長呀!”

“但願同仇敵愾!”葉挺向張發奎敬了個軍禮,大步流星地問周士第臨時設置的團部走去。

北伐軍占領安攸,攻克醴陵,勢如破竹,又挺進長沙,直逼平江,使北洋軍閥吳佩孚和張作霖受到巨大震驚。他們慌忙聯合山西軍閥閻錫山等在英、美、日帝國主義老板導演下,合夥成立了“北洋聯軍司令部”,揚言“全部消滅南北二赤”。擁兵自重的吳佩孚馬上調集部隊,在東起平江西抵南渡的汨羅江沿岸,以陸沄第五十混成旅、餘蔭森第二十一混成旅和湘軍葉開鑫殘部等數萬大軍,布下一道所謂鋼鐵防線,堅拒北伐軍於汨羅江。

這時,蔣介石在廣州通過一係列反共陰謀活動,就任集黨政軍大權於二身的“超大元帥職權的總司令”的職務,他懷著通過北伐擴大地盤和吞並各派勢力進而實現統治全國的獨裁野心,作為北伐軍總司令的他才姍姍地到了長沙。

國民革命軍的整體部署是第四軍、第七軍和第八軍擔任中路軍,沿粵漢鐵路向北進攻,直抵武漢,再奪取鄂豫交界的重要關隘武勝關第二軍、第三軍、第六軍、第九軍,第十軍和第一軍第一師,擔任左翼軍、右翼軍和總預備隊,分別在荊州、沙市、長沙、醴陵和瀏陽地區封鎖住長江上遊和監視江西方向來猨敵,並相機支持中路軍作戰,最後占領九洲通衢的武漢三鎮。

葉挺獨立團的任務是隨同第四軍其他部隊進攻平江,並且直取通城、崇陽,從而切斷粵漢鐵路交通,使敵不能增援。

扼守平江的是吳佩孚的心腹第五十混成旅旅長陸沄,此人驕橫粗悍,膂力過人,素有“健將”之稱。

在地利上,平江地勢險要。它北靠巍峨的古城嶺,南瀕滔滔汨羅江,在平江地帶再有一支能打硬仗的部隊駐守,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說起這個第五十混成旅旅長陸沄所以驕恣狂傲,壓根兒就沒有把北伐軍往眼裏擱,不僅是他有一介武夫之勇猛,而是他還有些韜略。他在趁第四軍在醴陵和瀏陽一帶屯兵整訓期間和葉挺獨立團在攻克醴陵擴編補充兵員期間,他指揮萬餘兵士,沿汨羅江腹地丘陵地區構築工事,在凡是人通過的地帶都埋設地雷,並且在平江東南的鍾洞山、魯肅山、審思嶺、童子嶺等一帶險要處又配以重兵;達到前有丘陵高地的堅固工事,後有堅不可摧的高山屏障,委實難以攻破。難怪陸沄聽說北伐軍的第四軍和葉挺獨立團要在平江與他一決雌雄,便仰天大笑:“我平江固若金湯,不可逾越,北伐軍膽敢前來,定叫他們死無葬身之地!”

看來,葉挺獨立團要攻克平江頗有“難於上青天”之不易。

但是,“表壯不如裏壯”。《淮南子·兵略訓》說:“兵之勝敗,本在於政”。

所以,不懂得“兵之要,在於修政。修政之要,在於得民心”的陸沄,其單憑地勢和構築工事而洋洋得意,必定要嚐到什麼叫真正戰爭的滋味。

第四軍各師和葉挺獨立團在對平江發起總攻前,充分得到了當地人民群眾和農民自衛隊的大力支持。他們不斷把偵察到的陸沄混成旅的兵力、火力配置和工事、障礙的設置以及地雷的埋設情況,詳盡地繪成圖表,交給獨立團和第四軍。他們還告訴獨立團,凡是敵人埋設地雷的地方,他們都撒上了稻草,故而凡是有稻草的地方,千萬不要去踩。

葉挺獨立團由於得到人民群眾和農民自衛隊的支援,如虎添翼,決心以革命的鐵拳將陸沄的混成旅砸成齏粉,叫他也懂得“兵驕者滅”的道理。

葉挺獨立團在攻克平江的戰鬥中,將協同第十師和第十二師第三十六團,在第十二師三十五團和炮兵部隊佯攻魯肅山和審思嶺以牽製敵人主力的掩護下,從右翼迂回到敵人的主陣地側後,選擇敵軍兵力部署比較薄弱的城東和城北為衝破口,發起猛攻,要一舉攻占平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