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太爺很愛我,他常常給我說字謎、講笑話,讓我開心。老太爺把平時省下來的零食通通分給我吃,還笑眯眯地說:“不夠還有。”我非常喜歡我的老太爺。
亮點評析
小作者開篇設問,引人注意。首先描寫“老太爺”早晨換拐棍的奇怪行為,又引用廣告語來說明“老太爺”的健康,最後描述“老太爺”對“我”的喜愛,引例生動,將一個健康和藹的老人形象展現了出來。本篇習作語言生動、形象、活潑。
老有童心
江蘇 孫燕萍
爺爺是名退休醫生,已七十多歲了,可童心未泯,特別愛運動,跑步啦,打拳啦,打乒乓球啦……樣樣都能露兩手。
有一次,我拿著毽子想去找夥伴踢著玩兒,爺爺見了拉住我,笑嗬嗬地說:“甭去了,爺爺陪你玩兒。”我同意了。我先踢了五十多下,爺爺說:“不錯,不錯!看我的!”爺爺拿起毽子就踢,一會兒用右腳,一會兒用左腳;一會兒在身前踢,一會兒在背後踢;一會兒踢得很高,一會兒又踢得很低;一會兒用前額接毽子,一會兒又用腳麵接。花樣一個連著一個,不管怎樣踢,毽子就是不落地。踢呀踢,爺爺前額都滲出了汗珠,還不停歇。我怕爺爺累著,就喊:“爺爺,歇會兒吧!歇會兒吧!”奶奶從屋裏出來說:“這麼大年紀了,跟小孩子似的,十足的老頑童!”
爺爺不踢了,說:“生命在於運動!”爺爺說話時胡子一抖一抖的,我看著,笑了。
亮點評析
文章一開頭先點明爺爺“童心未泯,特別愛運動”,然後通過踢毽子的花樣和踢毽子時動作、語言的具體描寫,活靈活現,讀了令人信服。全文緊扣題目,使一位充滿童心和活力的老人形象躍然紙上。
外婆的小靈通
江蘇 陳一波
外婆新買了一個小靈通,逢人便告訴自己的小靈通號碼:“喂,有事請打我的小靈通!”小靈通成了外婆的好朋友。
記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媽媽到外婆家玩。剛進門,外婆就神神秘秘地把我拉到一旁,悄悄地說:“外婆給你出一個謎語,好嗎?”我望著外婆,點了點頭。“丁零零,丁零零,一頭說話一頭聽,兩人不見麵,句句都聽清。你猜是啥?”我不假思索地說:“太簡單了!太簡單了!這是電話或者手機。”外婆笑眯眯地搖了搖頭:“除了手機和電話,還有其他的嗎?”我摸著腦袋不知如何回答。
隻見外婆從口袋裏掏出一個深藍色的小“手機”,哦,我把小靈通給忘了!隻見外婆打開小靈通的翻蓋,一幅漂亮的冬季雪景圖清晰地展現在屏幕上。外婆用上了小靈通,這真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
除夕那天,外婆的小靈通成了家中拜年通話的熱線。鄉下的老舅公撥打外婆的小靈通,向我們全家祝賀新年快樂!上海的小姑婆也撥通外婆的小靈通,我們兩家互祝新春吉祥,萬事如意。就連僑居海外的二叔公也打來了越洋電話,祝福大家身體健康,平平安安。春節期間,外婆的小靈通為我們增添了濃濃的節日氣氛。
外婆的小靈通成了外婆隨身攜帶的“小秘書”,它不僅能為外婆提供天氣預報,還是外婆與親朋好友聯絡感情的好幫手。
亮點評析
這是一篇十分出色的優秀習作。小作者把外婆擁有小靈通後那喜形於色的神情作了生動地描述,同時也把小靈通給外婆帶來的好處一一列舉,既然是“小秘書”、“好幫手”,這也就難怪外婆那樣喜愛她的小靈通了!文章選材典型,敘事生動,比喻恰切。
我的外祖母
浙江 王蘭蘭
六十開外,一頭灰裏見白的齊耳短發,一張布滿皺紋的笑臉,一雙慈愛的眼睛——她,就是我的外祖母。
外祖母不高也不矮,身體硬朗著呢。她老穿著一件斜領大袖口的灰色衣服,下麵的褲子管很粗,可以鑽進一個兩歲的孩子。外祖母一天到晚忙裏忙外的,總是閑不住,擦桌子啦,掃地啦,晚上父母回來,她又端上了熱氣騰騰的飯菜。父母讓她安度晚年,好好休息。外祖母說:“你們忙,我整天沒事,再說,這也是我的愛好嘛。”外祖母就是有點愛“嘮叨”,我聽得耳朵都要磨出繭子了。媽媽丟掉了一塊破布,她說怪可惜的,就馬上把它撿了起來;我塗壞了一張白紙,她說太浪費,要我愛惜紙張……外祖母的“嘮叨”,有時我感到煩,不太愛聽。可當我縫口袋需要一塊布的時候,釘板凳需要一個釘子的時候,寫作業找不到橡皮的時候,總能在外祖母那兒找到需要的東西。仔細想來,外祖母“嘮叨”得有理,怎麼能不聽呢?
亮點評析
小作者開篇通過肖像描寫表現出外祖母慈祥的特點,又通過外祖母整天忙裏忙外突出外祖母勤勞的品質,最後的一件小事表現了外祖母節約的良好美德,而且“我”也從中受益匪淺。三個層次表現了外祖母的三個精神品質,層次分明。
奶奶的耳朵
河南 王曉瑩
奶奶已經80歲了,身體還是很好,可耳朵卻真夠聾的,你說這,她扯那,常常弄得人啼笑皆非。
春節前,爸爸媽媽把奶奶從蘇北老家接來杭州,讓她和我們一起過春節。
大年三十那天吃完團圓飯,我們一家人坐在客廳裏聊天。
“媽,我看你身子骨挺硬朗的。”媽媽湊過去大聲說。
“什麼,存銀行?存啦,有15000哪。這不,給你們帶來3000,隨便買點兒啥。”奶奶樂嗬嗬地說著,轉身從放在腳邊的大黑包裏拿出一個紙包,打開包著的報紙,把用紅綢子包著的3000元錢塞在我手裏。
媽媽笑著朝我使了個眼色,我趕緊把錢放回到奶奶懷裏,大聲說:“媽媽說你身體很硬朗。”“啊,蓋新房?大明沒有跟你們說嗎?早蓋好啦,兩層的。牆的地盤不算,有200個平方呢!”說完又硬把錢塞在我手裏。我笑得倒在媽媽懷裏。爸爸站起來,對著奶奶的耳朵高聲重複了一遍。奶奶終於聽清了,一個勁兒地笑著點頭說:“硬朗,硬朗,我還幫著喂豬呢!”
媽媽從口袋裏拿出一封信,在奶奶麵前晃了晃說:“嫂子讓您別做啦?”“什麼?你也說稻子別種啦?”奶奶生氣地說,“人人張嘴要吃飯,怎麼好不種?前些日子,村裏也有人說不種地,去做買賣,我可不同意,日子好了,不能忘了政府。後來聽說政府給種糧發補助了,真不明白,家家都富了,還補個啥。”
就這樣,我們說這,奶奶扯那,笑得我肚子都疼了。
亮點評析
奶奶年老耳背,總是聽錯了話,東拉西扯,“我”笑得肚子都疼了。而通過“奶奶”的東拉西扯,側麵描寫了如今農村的富裕生活,突出了主題。小作者的語言非常出色,不打作文腔,把耳背的奶奶的形象刻畫得真實而自然,寫的是自己愛說的話。
我的哥哥
湖南 韓海
我們這一代人中,絕大部分是獨生子女,有哥哥或弟弟的已經很少了。因為我的哥哥是個殘疾人,據說是政府照顧才讓爸媽生了我。
聽媽媽說,在我還不懂事的時候,一看到哥哥的長相,就嚇得直哭。每當這時,哥哥總是抹著眼淚,悻悻地離去。我剛上小學時,很少讓哥哥接送,因為同學們看他時的目光,簡直讓我刻骨銘心地難受。
上三年級以後,我對哥哥的看法逐漸改變了。我發現他其實是一個很可愛的人,做事認真,責任心強,特別是他不甘落後的精神和頑強的性格,真讓我驕傲和自豪。
哥哥三歲時得了小兒麻痹症,由於寄養在農村老家,治療不及時,造成麵部異常,一條腿和一隻胳膊行動不便。但他克服困難,堅持到殘疾兒童學校上學。常人隻需要半小時就能做完的作業,他要用兩個多小時才能完成,一個正常的發音,他需要重複幾十遍。有時媽媽流著淚勸他明天再練,哥哥卻很堅決地說:“我一點也不累,我覺得隻有在學習上,才能與正常的孩子一比高低。”
在老師的鼓勵和幫助下,他開始學習二胡。剛開始,他把老師講的要領和原曲錄音後,反複聽、反複練,手被琴弦磨破了,他就裹上膠布接著練;腿腳發麻了,就站起來活動一下繼續練。他的演奏水平越來越高,去年省殘聯舉辦音樂會時,還專門邀請他去演奏了兩首曲子呢。在他演出歸來時,爸爸高興地說:“這孩子真有誌氣。”現在哥哥外出學習和演出的機會更多了,每當我在學習上遇到困難,都會情不自禁地望一眼寫字台上我們的合影,哥哥的形象,總是能給我克服困難的勇氣和力量。
亮點評析
本文向我們介紹了身殘誌堅的“哥哥”,經過刻苦練習,克服重重困難,終於成功的事跡。全文以“我”的心理變化為主線。開始,“我”怕“哥哥”,因為他長相奇特,在放學後,“我”不願讓“哥哥”接送,因為怕同學異樣的目光。後來,“我”的想法發生了轉變。他做事認真,責任心強,不甘落後的精神和頑強的性格,令“我”佩服。
冤家
吉林 婁鑫淼
“你們這兩個冤家又打起來了。”不用說,準是我媽又在罵我們了。從小到大我和我哥無時不吵、無時不鬧。因此,總能聽到媽媽這句嘮叨。
用“冤家”這個詞來形容我和我哥,一點也不冤枉。我哥比我大三歲,他不喜歡說話,但是,要是說起來誰都說不過他。而我卻喜歡說話,因此,我總愛逗他。比如我管他叫“冤家”,他管我叫“小妹”。嘻!占便宜了。
記憶中我們最激烈的一次“爭鬥”是在我上三年級“冤家”上六年級時,學校要慶祝“六一”兒童節,舉行一個隆重的文藝彙演,準備從學生中選出一個主持人。湊巧的是經過幾輪選拔,最後的競爭者隻剩下我們哥倆。我雖然學習不算好,但主持節目還可以;“冤家”學習比我好,但口才不一定能超過我。我們之間又有一場“你死我活”的戰鬥。為了不造成兩敗俱傷,我們私下定了個協議:誰在那兩天先挨了媽媽的罵,誰就主動棄權。
一回到家,我就用諷刺的話來挖苦他:“瞧你這個樣吧!還想和我鬥,死了這個心吧!”氣得這個“冤家”直翻白眼,他剛舉起拳頭,我就大喊:“媽,看你的大兒子,又要欺負我了!”媽媽應聲趕過來臭罵了他一頓。
哈哈!我的計某成功了,他輸了。
“六一”兒童節那天,我站在台上,“冤家”成了我的觀眾。
回想與“冤家”之間發生的一件件事,有時可氣,有時可笑。可如今,他讀中學寄宿了,我們已經有三個月沒見麵了,嘴裏說討厭他的我,心裏也默默地想:這個“冤家”真是的,這麼長時間,也不回來看看我。
亮點評析
作者通篇都在寫小作者與哥哥的“鬥爭”,讓我們真的感覺到這就是一對“冤家”,在一起就吵,分開了就想,這種兄弟感情能更真實地反映這兩個“冤家”的關係。作者在設計兩人的性格時也很用心,一個動,一個靜;一個機靈,一個憨厚,讓他們形成鮮明的對比。
愛幻想的表弟
河北 高潔
提起我的表弟啊,雖然他的名字叫李寧,卻一點兒不肯安寧。他,胖乎乎的臉上鑲著一雙閃爍著求知欲的大眼睛。表弟隻要有空,不是對著《科學畫報》發愣,就是纏著人像連珠炮似的問個沒完。一會兒,“哥哥,要是能像坐電梯一樣到月亮、星星上去,那該多好!”一會兒,“媽媽,要是能在冬天吃上西瓜,夏天去滑雪,那才美呢!”他媽媽表揚他愛幻想,我想:幻想,可是科學家的美名兒;他呀,隻能夠稱作“胡思亂想”罷了!
一天放學回家,我推開房門,走進去一看,隻見表弟端端正正地坐在沙發上,手裏捧著一本《少年科學畫報》,兩眼呆呆地盯著天花板想著什麼。我見他這副模樣,就知道他的思緒已經飛到十萬八千裏之外去了。於是,我躡手躡腳地走到桌邊坐下,埋頭做起功課來。“哥哥,”忽然,表弟如夢初醒地問我,“你說,恐龍如果沒有滅絕的話,那麼會呆在太平洋,還是大西洋?”我被他嚇了一大跳,鋼筆在作業本上畫了一道弧。我火了,氣急敗壞地轉過身來,沒好氣地說:“什麼恐龍不恐龍的,我不知道,隻知道作業被你搞壞了!”說著,賭氣地轉過身子,不理睬他。表弟呢,他吐了吐舌頭,朝我扮了個鬼臉,又“鑽”進他那幻想世界裏去了。當天晚上,我吃完晚飯到三樓表弟家借圓規。走到房門口,隻聽見表弟正和他媽媽說著什麼:“媽媽,恐龍大概現在還有呢,說不定會像尼斯湖裏的怪獸一樣,在一個很深很深的湖裏生活著呢。要是它生活在我國的西湖裏就好了,我們可以將湖水抽幹,或者乘潛水艇去看看它究竟是什麼樣兒的,是不是和畫報裏麵的一模一樣……”“好了,幻想家,快睡吧!”他媽媽疼愛地說,“時間不早了!”“嗯,幻想家有什麼不好?科學家不是說過,失敗是成功之母,幻想是成功之父嘛,沒有幻想怎麼能有創造發明呢?”表弟不滿地說。
哦!我這才恍然大悟:在表弟幼小的心靈裏充滿了對科學知識的追求和向往,這是他對科學的熱愛啊!
我愛我的表弟。唉,這個可愛的“幻想家”。
亮點評析
小作者首先描寫了表弟的外貌:“他,胖乎乎的臉上鑲著一雙閃樂著求知欲望的大眼睛……”接著,作者對表弟的善思、好問進行了苗述,以表弟“一會兒……一會兒……”的具體幻想,道出表弟是一麼“胡思亂想”的幻想家。
小作者為了進一步深入描寫表弟的愛幻想,以對話形式展開全文。第一,寫了表弟在深思後的發問:“你說,恐龍如果沒有滅絕的話,那麼會呆在太平洋,還是大西洋?”第二,寫了表弟的推理、假設:“恐龍大概現在還有呢,說不定會像尼斯湖裏的怪獸一樣……”最後寫:“我這才恍然大悟:在表弟幼小的心靈裏充滿了對科學知識的追求和向往,這是他對科學的熱愛啊!”表現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內容是具體的,條理是清楚的,中心思想是明確、健康的。
調皮的妹妹
江蘇 蘇王田
妹妹五歲了,她天真活潑,機靈頑皮,非常可愛。
一天中午,我和妹妹坐在床鋪上玩。她歪著腦袋,右手拿著一根紅色的小塑料管,眨巴著一雙明亮的大眼睛,調皮地對我說:“哥哥,咱倆用這根管子吹氣,比比誰的氣力大,好嗎?”
“好,現在就吹。”話音剛落,我們倆就各含著細管的一頭,同時吹起來。我盡管使出最大的力氣,卻吹不過她。我偷眼一瞧,隻見她在暗笑,紅紅的嘴唇緊緊地抿著,像說:“你吹不過我!難道妹妹會有這麼大的氣力?我就不信!於是,我更加使勁兒地吹起來。我憋得臉紅脖子粗,嘴巴都吹疼了,而妹妹卻冷不防伸出小手,在我鼓得溜圓的腮幫上一捏,害我”撲哧一聲,笑了。這時,我忽然看見妹妹那邊管子的頭上,明顯的有幾個深深的牙印,這才恍然大悟:她是把管子咬死了呀!我怎麼能吹過她呢?
我吐掉管子,伸手嬉戲著打她,妹妹一閃身,倏地跳下床,掀起門簾,跑到外屋去了。“咚!”妹妹撞在了正做午飯的媽媽身上。媽媽假裝生氣道:“你怎麼啦?到處亂撞!石頭人一樣重,要是個小孩,非讓你這下壓成肉餅子不可!”
妹妹笑得彎下腰,用食指指著我,斷斷續續地說:“哥哥他……才是……‘石頭人’呢!”說著,她跌跌撞撞地笑著衝出門去。
嘿!天真活潑,機靈頑皮的小妹妹。
亮點評析
本文的小作者開篇點題,概括敘述妹妹天真活潑,機靈頑皮,非常可愛。然後用一件具體的事例描寫了妹妹是怎樣天真活潑、機靈頑皮、非常可愛的,十分生動形象地刻畫了一個小妹妹的形象。
我的家
廣西 王一凡
凡是到過我家的人,都會羨慕地說:“你家真好!”的確我為自己能生長在這個家庭而感到榮幸。
說到我家就得先提我爸爸。他是我家的頂梁柱,也是唯一的男性“黨代表”。雖說他有點“霸權主義”,但因為事業心和責任感很強,還是得到了我們的一致擁護,威信最高。爸爸愛書,他的書房堆滿了書。他博學多才,善於談古論今,引經據典。爸爸愛吹笛子,興致來了,吹上幾曲,媽媽伴唱,我與姐姐伴舞,家中充滿了歡樂!爸爸還愛勞動,他在樓頂的“院子”裏種滿花草,春夏招蜂引蝶,秋冬常青不衰,總之,四季都有好景象,我們美其名曰“空中花園”。
媽媽是典型的賢妻良母。除了上班幹好本職工作外,她默默無聞、無微不至地照料全家人的生活起居,從無怨言。閑暇之餘,她還愛“爬格子”,經常有文章在報紙上發表,在單位素有“女秀才”、“才女”之美稱。媽媽善解人意,在我遇到困難時,她總是教導我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培養我獨立自主的能力。我有什麼事都願意跟她說,兩人常常在“空中花園”遊戲談笑。媽媽既是長輩,也是我的良師益友。
我還有個正在上高三的姐姐,她是學生幹部。她不僅學習好,還經常參加社會文體活動,曾在桂林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上,連續六年獲得跳高前兩名;在今年的市健美操比賽中獲第一名,並獲國家二級運動員證書;在市中學生武術比賽中獲拳術第一名、棍術第三名;她還被選中參加錄製由教育部門製作的武術教學光盤。姐姐非常愛我,我很崇拜姐姐,決心向她學習。
家,一個多麼溫馨的家!每當提起它,我總是感到十分親切,我愛我家!
亮點評析
博學多才的爸爸、賢妻良母的媽媽、多才多藝的姐姐,“我”的一家人各有各的特點。在短短的篇幅中,小作者給他們的每一個特點都舉出了相應的小例子,避免了空洞的毛病。
本文的字裏行間充滿了家庭和睦溫馨的氣氛,為全文形成了一個基調。一家人的緊密相連的特征就這樣體現出來了。
新班主任
江蘇 李旭
盼望已久的新班主任和我們一見麵,我的心就涼了,她竟是個黃毛丫頭。從她的自我介紹裏,知道她是剛從師範學校畢業的,姓孫。不說別的,就憑那副娃娃臉還能管好這個班?原班主任厲害不?還不是硬讓三個淘氣大王給氣跑了。我真替孫老師捏把汗。
果不出所料,上第一堂課,那幾個淘氣大王就趁孫老師往黑板上寫字的機會,在下麵做了個鬼臉,演啞劇,意思是老師還沒他們高,逗得全班哄堂大笑。起初,孫老師毫無表示,等寫完字才回頭。其實,他們的表演,孫老師從掛在前麵的鏡子裏全看到了。大概特意讓他們表演,以便抓他們的小辮子吧!這時全班同學的眼光都集中在孫老師身上,指望老師好好治治他們。我心想,孫老師你可得狠狠給他們一個下馬威,不然被他們欺負住,咱班就又完了。隻見孫老師環視了一下全班,眼角微微一抬,好像說:我理解大家的心情。然後和顏悅色地說:“張偉、黃朋、徐永清三個同學很有表演才能。過幾天就是教師節,我看就讓他們表演啞劇《尊師愛生》,大家看好不好?”同學們被這突如其來的話弄得目瞪口呆,連那三個也被弄得張口結舌,手足無措。接著,孫老師還帶頭鼓起了掌,有些同學也隨和著稀稀拉拉鼓起了掌。老師嫌掌聲不熱烈,又鼓動大家鼓了一次。我說啥也鼓不起來,盡管我很佩服孫老師上任第一天就對全班同學的情況了如指掌,可是也不能如此軟弱,遷就他們呀!孫老師到底用的什麼招呢?
孫老師的話是真的,當天就被證實了。下午放學,孫老師就指導三個淘氣大王演起啞劇來。說也怪,他們在孫老師手裏馴服得像綿羊。在教師節那天,他們在全校慶祝大會上做了精彩地表演,並獲得了一等獎。
“三大王”變了。
“我們為什麼不再和老師做對了?”張偉代表“三大王”在班會上說,“因為老師不歧視我們,真心對我們好。”“三大王”明白了孫老師是以一顆真誠的心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