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潤人生溫情故事46(2 / 2)

下午,天空飄起了很大的雪花。倒了3次車,又穿街走巷地步行了20多分鍾,我和民政局的小趙來到了市郊的特困戶王淑蘭家。她家住的是一間平房,低矮狹小,僅有10平方米左右。小屋內的擺設簡單至極,最惹眼的是窗台上那盆開得正盛的菊花,紫色的花瓣透著縷縷暖意。室內最貴重的東西,恐怕要算床頭舊木箱上那個12英寸的黑白電視了,但那上麵蒙的繡了梅花的布簾幹幹淨淨,仿佛剛剛洗過一樣;已露出本色的地板上,整齊地擺放著幾雙自家縫做的棉布拖鞋,雖然用料不過是些細碎的布頭,鞋麵上卻巧妙地拚了好看的圖案,精致得像一件件工藝品,讓人喜愛。

屋內溫度不高,臥病在床的王淑蘭,蓋著一件撒滿了素潔的百合花的小被。見到我們帶著東西進來,她掙紮著坐起來,不好意思地說:“我都跟街道主任說了,今年我們不用政府救濟了,過了這個春節,我們的日子就會好起來的。”

“你們是最應該得到政府關心的。”望著幹淨、利落的小屋裏的一切,一股特別的好感湧過心頭。我知道,王淑蘭的丈夫兩年前因患癌症留下數萬元外債,扔下她和5歲時大腿肌肉便開始萎縮的女兒,撒手而去了。王淑蘭今年春天,又在清掃大街時被一輛貨車撞傷了腰,肇事的司機至今沒有找到,她辛辛苦苦賺的一點點錢,還不夠支付藥費呢。

說話間,女兒曉雪抱著一大卷彩紙回來了,她臉蛋凍得紅撲撲的,一進屋,便掩不住喜悅地告訴我們——她的剪紙作品,賣了50元錢,擺攤的鄰居讓她再多剪一些,說是春節前能多賣一些。

“媽媽,等再賣了錢,我給您買一件過年穿的新衣服。”曉雪拉著媽媽的手,黑亮的眼睛裏閃爍著幸福的憧憬。

“好孩子,等媽媽的身體好起來,多掙錢,給你買好多的書。”母親撫摸懂事的女兒,她知道女兒最喜歡讀書了。

聽說我是記者,曉雪趕緊拿出兩個紙張顏色不同、裝訂得很整齊的本子,那上麵是她在閑暇中寫下的文章,她一一指給我看,讓我幫助修改。

“看不出,你還很有文學潛能呢,好好地寫,沒準兒你能成一個作家呢。”讀著那一篇篇簡單而真誠的文字,我仿佛看到了一顆晶瑩剔透的心。

“真的?我相信我女兒一定會有出息的。”聽了我由衷的鼓勵,母親的語氣裏充滿了自信和驕傲。

“媽媽,我會努力的,我們的日子會一天天地好起來的。”曉雪忽然想起兜裏裝的幾顆紅棗,硬是給我和小趙手裏各塞了一顆。

回去的路上,我和小趙不約而同地感慨——這是一個真正富有的家庭,麵對生活裏的種種磨難,她們沒有一絲的尤怨,隻有對未來美好的希望,隻有對生活的熱愛,她們永遠不屬於貧窮的行列……

後來,我陸陸續續地在報刊上讀到了曉雪的文章,得知她母親與別人合夥開了一個小吃部,生意很紅火,家裏的外債都還清了。還聽說曉雪要出書了,她們家準備搬進新居了……接連的好消息,其實都在我的意料中。

真的,應該感謝曉雪母女,從她們身上,我知道了——生活中,最大的清貧,莫過於希望的清貧,而最大的富有,莫過於對生活執著的愛。誠如一位詩人說的那樣——有希望生長的生活,注定是蔥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