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潤人生溫情故事48(1 / 2)

第五輯 學會用幸福造句 四分錢的午餐

交完各種費用,他兜裏隻剩下83塊錢了。這些錢便是他跨入大學第一個月的生活費了,為了湊足學費,父母已將全村幾乎借了個遍。臨來時父親告訴他,要等下個月開了工資才能寄錢來。其實父親隻是個小學老師,一個月也就開四百來塊錢,弟弟和妹妹都在上學,一大家子人都在指望那點兒錢生活呢。無論如何,他是沒法開口向家裏要錢的。

看來隻能精打細算地節儉著花了。好在來的時候,他帶了兩大罐子鹹菜,隻需買四兩米飯或兩個饅頭,再喝點兒白開水就行了。

可他不願在人多的時候走進食堂,不願看到同學們比賽似地打來各種香噴噴的炒菜,圍在一起津津有味地邊吃邊聊。他常常故意拖延著,等同學們都用完餐了,才拿上飯盒去食堂,買上兩個饅頭或四兩米飯,躲到一個角落狼吞虎咽般地迅速地消滅掉,他不想讓同學看到自己那副窮酸樣。

有時,為了掩飾自己的手頭拮據,他還故意輕描淡寫地在宿舍裏跟大家說一聲“今天的燒茄子真不好吃!”或者“嗨,又去晚了,溜肉片沒吃著。”其實進入大學兩周多了,他隻買過三次炒菜,都是最便宜的隻有五毛錢的炒土豆絲。

那天,他照例很晚才去食堂,買了兩個饅頭去牆角那個座位上。剛坐下來,班主任劉老師一手用筷子插著兩個饅頭,一手拎著鹹菜罐子,微笑著朝他這裏走來。

“來,咱們互相交流一下。”劉老師說著,把自己的鹹菜罐子推到他麵前,又夾起他帶來的鹹蘿卜。

他驚訝地問:“劉老師,您也吃這個?”

“怎麼?你以為我該吃什麼?” 劉老師友善地望著他。

“我是說,隻有我這樣的貧困生,才不會買炒菜……”他窘迫地垂下頭來,心裏有種酸溜溜的感覺。

“問題不在於我們吃什麼,而在於我們吃的時候,該擁有什麼樣的心境。”劉老師說著,就著鹹菜咬了一大口饅頭,一副味道好極了模樣。

接下來,劉老師給他講了她花四分錢吃午餐的經曆——“那會兒,家裏實在是困難極了,要不是我死磨硬纏著,家裏說什麼也不會讓我去讀高中的。我的學費還是東挪西借好容易湊來的,記得臨行前父親跟我說,咱不能跟人家比吃的,咱唯一能比的就是學習成績。我告訴父親,我明白,貧窮不是錯。於是,我的夥食標準降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頭一學期,我幾乎連五分錢的菜湯都舍不得買,經常是買二兩高粱米幹飯,就著從家裏帶來的鹹菜,對付一口算了。可我從來沒自卑過,我總是笑嗬嗬地跟同學說,要想學習好,吃飯就得簡單化。當然也有離開飯的時間還早、而我已饑腸響如鼓的時候,這時,我就跑出教室找個水龍頭,灌上一肚子涼水應付一下。那會兒,我最盼望的是學校做高粱米幹飯,因為它特便宜,四分錢就可以買二兩。那位賣飯的師傅看到我的瘦高的個子,總要說一句多吃點兒,順手多給我打上一些,至今我還記得那會兒的高粱米子是真香啊……”

劉老師無限懷戀地講著往事,語氣中沒有絲毫的羞澀,反倒有一種特別的自豪。原來他隻知道那年她是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大學的,卻不知她曾吃過幾十頓的四分錢的午餐,並且將此作為一種磨礪、一種精神財富,永久地保存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