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最小的女兒回來了,原本捎信說不回來的,因她正縣城裏護理生病的婆婆。母親見了女兒便急著問她婆婆的病情怎麼樣,女兒說還那樣,幹打針也不見好轉。母親心裏就有些難過,她知道女兒這些年來可是吃了大苦了,公公一場大病欠下一大筆外債還沒還上,婆
婆又病倒了。俗話說“有啥別有病”,可攤上了又有什麼辦法?
女兒見母親替自己犯愁,就安慰道:“沒啥,孩子的姑姑討了個偏方說是挺好使的,今天她在那兒護理,晚上我可以陪陪您了。”
聽了這話,母親有了些欣慰。要知道,女兒已經有三年沒在家裏住過了,每次回來都是匆匆地來又匆匆地去,看到她那越來越單薄的身子,母親常常心疼得偷偷地抹淚。
那邊,四個人的麻將搓得正熱鬧。女兒便要母親歇著,她來做飯。母親說:“你累了這麼多天了,該歇歇了,還是我來吧。”母女兩個爭執了半天,最後一起進了廚房。
母女二人邊嘮嗑兒、邊忙活著,鍋灶不大好,嗆得兩個人都流淚水了,可推讓了半天,誰也不肯進屋休息。
說著說著,就提到了兒子送來的生日蛋糕和鮮花,母親就很生氣。女兒便勸母親:“那也是他們的一片心意”。母親仍歎氣:“他們怎麼越大越不如從前了呢?”
一大桌子菜都擺好了,那邊的麻將才意猶未盡地收場。一家人圍攏過來,說了些祝福母親生日快樂、長壽健康之類的話後,便開始喝酒吃菜,兒子、兒媳談論的更多的還是跟麻將有關的話題。
扔下飯碗,那邊兒子、兒媳繼續開戰。母親有些不滿地說:“就不能歇會兒,嘮嘮嗑兒?”幾個人幾乎一致地回答:“嘮啥?還是搓麻將好。”
女兒便一個人在廚房裏收拾著,母親要來幫忙,她說什麼也不肯。
一大堆的碗盆洗完了,她又將灶台上上下下擦了一遍,又向水缸裏壓了滿滿一下子水。看看都收拾利索了,已經許久未能好好休息的女兒便躺在床上,陪著母親嘮家常。母親不無懷戀地感慨道:“從前的日子苦是苦點兒,可過得卻很有滋味。不知怎的,現在日子好多了,
反到覺得空落落的。”
女兒就說:“以後讓哥哥和嫂子多回來陪陪你,我也常來看看你就好了。”
母親說:“你們都有自己的事要忙,今天要不是我過生日,怕是也不能都回來的。”
女兒聽了,沒言語。她同意母親的說法,要不是小姑子去替她,怕是今天都不能回來給母親過生日了。她心裏說多虧回來了,要不母親要自己忙活一頓飯呢。
那邊屋裏嘩啦啦啦的麻將聲還在不斷地響著。
忽然,女兒有些羞澀地對母親說道:“媽,我沒給您買什麼高級的生日禮物,隻買了雙紅襪子,您快換上吧。”
母親卻高興道:“這禮物最好,媽媽喜歡,這就換上。”
女兒便過來脫下母親那掛了補丁、還不舍得扔掉的襪子,又端來一盆熱水,為母親洗腳。母親的腳不髒,她卻洗得很慢很慢,慢慢地擦拭著母親的腳,她心裏陡然湧起一股不可明狀的暖流。
母親摩娑著新換上的紅襪子,一遍遍地念叨著:“還是我的女兒最懂媽媽的心,送的禮物最好,最好……”
那邊屋裏兒子、兒媳正為誰該“坐莊”而爭執不下,這邊女兒依偎在母親的胸前,說著說著,甜甜地睡了——她實在是太累了。
母親還在望著腳上的新襪子,嘴裏喃喃著:“這是最好的生日禮物、最好的生日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