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2 / 3)

回到台北半個月後,高秉涵收到了菏澤市委陳書記的親筆信。陳書記以前並不認識高秉涵,他是從菏澤電視台播出的節目中了解並認識高秉涵這個人的。

專題片裏的高秉涵,讓陳書記感動的流下了淚水。

而看著陳書記的信,台北的高秉涵也流下了同樣感動的淚水……

到了年底,陳書記帶領的菏澤經貿考察團剛一離開台灣,高秉涵就從楊正民那裏聽到一個消息:王永慶的台塑集團要向大陸捐獻30億人民幣,在大陸的一些貧困省份修建一萬所小學,學校統一用“明德小學”這個名字。

菏澤定陶籍的楊正民教授是王永慶的親家。

76歲的楊正民到事務所把這個消息告訴給高秉涵那天,外麵正下著雨,他渾身都讓雨水淋濕了。

高秉涵聽到這個消息,眼睛頓時就亮起來:“這是個大好事!教育是根本,王老先生真是有遠見!”

王永慶是台灣的首富。高秉涵很早以前就聽說過一些關於他的事情。印象裏,王老先生十分節儉。聽說他外出吃飯,每次都會把不小心掉在桌子上的東西撿起來吃掉。穿衣服也從來不講究品牌,實用結實就行。就是這樣一個在生活上異常節儉的人卻一下拿出30個億無償的捐獻給大陸的教育事業,不得不令高秉涵對他刮目相看。

“好是好,可也不是沒有遺憾。”楊教授說。

高秉涵忙問:“什麼遺憾?”

楊正民這才把實情說出來。

原來,台塑集團捐獻的30個億主要是針對西部的一些貧困省份和地區。而作為沿海富裕省份的山東並沒有被劃進捐獻範圍之內。

高秉涵一聽,也有些著急。一著急,他的話就變得溜到起來:“富省也有窮地方,我們菏澤就不富裕,經濟在全省排最後,教育上的投入更是匱乏,許多鄉村的校舍都很破舊,有的根本就是危房。孩童們在這樣的房子裏讀書,我們看著都心疼。楊教授,你無論如何要找親家做工作把我們山東劃進去,就是不把山東劃進去,也要把我們菏澤劃進去。”

楊正民沒有回答他的話,臉上顯出為難神色。

高秉涵知道楊正民是個清高而要麵子的人,很少為自己的事情去求別人。對門第顯赫的親家,他更是很少開口給他們添麻煩。

過了一會兒,楊正民遲疑地說:“聽說第一批的造表都做完了,我再去找好嗎?”

“這有什麼不好的?又不是要錢給你自己,是他們不了解情況,才把我們菏澤漏掉的。”

楊正民還是很猶豫。高秉涵看得出,楊教授是既不想錯過這個為老家做事的機會,又拉不下臉來去求情。

楊正民說:“秉涵,你看這樣好不好,我介紹你去找負責這個項目的長庚大學的包家駒校長,你去和他接洽,當麵詳談。”

高秉涵說:“好,你聯係好了,我就去找他。”

要獲得捐建,就要具備充足的捐建條件。

送走楊正民,高秉涵來不及去吃午飯,就把電話打到了菏澤市教育局長張修田的辦公室。他把情況大致對張局長作了介紹,讓他迅速準備一些小學校舍急需改建的資料快遞到台灣來。

2004年3月的一天,高秉涵帶著張局長寄來的資料去了長庚大學。

包校長用狐疑的眼神打量著眼前的這個瘦老頭。自從在大陸捐建小學的事情傳開以來,他就整日接待一些莫名其妙的來訪者。有的是來兜攬明德小學建築工程項目的,有的是提議要在某地修建明德小學的,隻是說到最後就露了餡,要求把錢打到他的賬戶上,由他來負責實施。還有的更為直接,幹脆就是要錢,說是家裏孩子多,上學供不起,既然台塑集團這麼重視教育,也要資助一下他。

來訪者都是通過各種熟人介紹來的,包校長也不能太駁人家的麵子,隻好耐著性子一一給予接待。

他拿不準眼前的這個瘦老頭葫蘆裏賣得究竟是什麼藥。

包校長看著高秉涵瘦得前胸貼後背的樣子,就暗地裏想,錢真的就有那麼大的吸引力嗎?都這麼大年紀了,還托了老董事長親家的關係找了來?

這個瘦老頭性子還挺急,不等包校長開口,就先把一大堆資料攤開來放到了他的辦公桌上。

“包校長,你看看這些。”

包校長先是看資料。看完資料又看圖片。後來,他指著一張搖搖欲墜的校舍驚訝的問:“這真的是山東境內的小學嗎?”

“的確是,這個地方叫菏澤,在山東省的西南部,和河南、安徽搭界,經濟貧困,教育投資十分匱乏,許多小學都是這樣的危房。”

包校長內心裏對這個瘦老頭的看法已經有些改變,但他還是不敢肯定這個瘦老頭拿來的資料和圖片上反應的情況是真是假,於是就說了個活話,調查清楚了再給他答複。

一個月之後,高秉涵接到了包校長打來的電話。包校長告知他山東省的一些相對貧困地區已經被納入捐建範圍,這其中就包括菏澤。

高秉涵高興的在電話裏笑起來。

這時,包校長突然向高秉涵問了一個一直讓他感到十分納悶的問題:“大陸地方那麼大,你為什麼偏偏對菏澤這個地方這麼關注?”

高秉涵又是一陣朗朗的笑:“因為菏澤是我的老家!”

一時間,“老家”兩個字似是引起了高秉涵無盡的遐想。

兩行淚水從他蒼老深陷的眼窩裏不由自主的流出來……

§§尾聲

國民黨主席連戰率夫人訪問大陸過去兩年之後,中國迎來了舉世矚目的2008.

剛過完春節的一天,郵遞員給高秉涵家送來了一個郵件。當時隻有石慧麗一個人在家。郵件是從大陸中央電視台寄來的。打開一看,是張光盤,石慧麗明白了是怎麼回事。

還是在上一年的時候,菏澤電視台台長劉付德親自率領攝製組來台灣給高秉涵拍攝專題片。解說詞由資深專業人士菏澤電視台副台長李慶華親自操刀。石慧麗記得,拍攝組一行臨離開台灣的時候,副台長李慶華曾經說過要把這個片子選送到中央電視台的“緣分”專題片部。

想不到,節目還真是被“緣分”選上了。

石慧麗把光碟放進了DVD播放機。

平日裏,石慧麗很少動DVD播放機,搗鼓了半天也沒有播出影來。一著急,她就打電話把住在近處的兒媳婦何千玉給叫了來。

熒屏上終於有了影。

專題片裏,台灣的鏡頭隻是很少的幾個,大量講述的都是高秉涵這些年來在大陸所做的事情。不光是給同鄉們送骨灰罐,還林林總總的捐出去了100多萬人民幣。

剛開始時石慧麗還有點心疼錢,可看著看著她也被丈夫的行為感動了。

專題片裏那一幕幕感人的場麵,讓石慧麗紅了眼圈。

一邊的兒媳婦何千玉說:“媽,老爸做的事情很是了不起,這不是可以用一個‘錢’字來計算的。”

石慧麗還是覺得驚訝和震驚。她拿過茶幾上的一張紙巾擦著眼睛說:“其實你爸不該做什麼都瞞著我,要是早就告訴我,我也會支持他的。”

說著,石慧麗就含著淚花笑了。

兒媳婦這才鬆了一口氣。

到了晚上,高秉涵剛一進門,石慧麗就把光碟遞給他。故意裝作生氣的樣子說:“看看吧,都是你的光輝事跡。”

一看石慧麗的樣子,高秉涵就知道他已經看了光盤。

想不到,一轉眼石慧麗又噗哧一聲笑了。

“好像我是個鐵石心腸的惡魔是的,做這麼多好事也不讓我分享一點榮耀。”

高秉涵用驚訝的眼神打量著石慧麗。

石慧麗一笑,高秉涵似是又看到了那個少女時代的石慧麗,率真、善良、心直口快。

過了沒幾天,高秉涵就接二連三地接到了大姐、三姐和弟弟的電話。他們也都看了中央電視台播出的節目。驚訝的同時,他們也被深深地感動了。

弟弟秉濤說他最近又去北京看望姨媽。他給整整100歲的姨媽也播放了這個專題片。已經有些癡呆的姨媽不時地擦拭著眼裏的淚水,喃喃地說:“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