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上去,魏監見了,大怒道:"快傳田爾耕來。"一見,便問道:"汪文言這事,咱原叫你從重問的,怎麼還是這等問法?"爾耕道:"是北鎮撫司劉僑問的,孩兒曾分付過,他不肯依。"忠賢道:"他怎麼不依?"爾耕道:"他平日是個固執人。"忠賢道:"若是這等,咱明日就另著錦衣衛堂上官兒問,你可代我出力。"爾耕道:"孩兒隻依參本上問就是了。"忠賢留爾耕飲酒。隻見李永貞差人來說道:"副都楊漣有本,劾爺二十四罪款。"忠賢道:"他的本在哪裏?"來人道:"在禦前,尚未拆封哩。"忠賢叫請李永貞、劉若愚、崔呈秀等都來商議。不一時俱到。忠賢道:"楊漣為何參我?"呈秀道:"孩兒訪得外麵的光景,不止楊漣一個,附會而起者甚多。"永貞道:"總因爺拿了汪文言,裏頭牽連了眾人,那些人恐不害爺爺就要害他的,這些人急了,故此結黨而起。這也是騎虎之勢。據我想,不如把汪文言依擬問徒,準他納贖,這些人放了心,氣息下去,自然不上本。"爾耕道:"不好,認他們上本,隻是按住了不與聖上見,怕他怎麼?"呈秀道:"這些官一窩蜂的上本,若知道留中不發,他們就越來得多了。須尋他們個空隙,重處他幾個,自然怕。"五人飲酒計議,不題。
且說副都禦史楊漣,見忠賢亂政,心中大怒。近日又見拿了汪文言,要誣害無辜,對諭德繆昌期道:"弟受先帝顧命,憑幾之時,猶言致君當如堯舜。今日反使驩、共在庭,弟有何麵目見先帝於九泉。"遂於六月初四日,將忠賢惡跡大罪,列成二十四款上奏,其咯曰:
都察院副都禦史臣楊漣題:為逆璫怙勢作威,專權亂政,欺君藐法,無日無天,大負聖恩,大幹祖製。懇速奮乾斷,立賜究問,以救宗社事。太監魏忠賢,原一市井無賴,中年淨身,夤入內地。皇上念其服役微勞,拔於幽賤。初猶謬為小忠小信以幸恩,既而敢為大奸大惡以亂政。祖製,原以票擬托重閣臣。自忠賢攬權,旨意多出傳奉,真偽誰與辨之?乃公然三五成群,喧嚷於政事之堂,以致閣臣求去,壞祖宗二百年之政體。其大罪一。
閣臣劉一(火景)親定大計,塚宰周一謨力阻後封,忠賢急於剪已之忌,不容皇上有不改父之臣。其大罪二。
先帝一月賓天,進禦進藥之間,普天實有飲恨。執春秋討罪之義者,禮臣孫慎行也。明萬古綱常之重者,總憲鄒元標也。忠賢一則逼之告病去,一則嗾言官論劾去;顧於氣毆聖母之人,曲意綢繆,終加蟒玉。親亂賊而仇忠義,其大罪三。
王紀、鍾羽正為司徒,清修如鶴,忠賢皆使人陷之,不容有正色立朝之臣。其大罪四。
國家最重,無如枚卜,忠賢一手握定,力阻孫慎行、盛以弘,更以他辭錮其出,是真欲門生宰相乎?其大罪五。
爵人於朝,莫重廷推。太宰、少宰所推皆點陪貳。致名賢不安位去,忠賢則顛倒銓政,掉弄機權。其大罪六。
聖政初新,正資忠直滿朝,薦文震孟等十九人,抗論稍忤忠賢,則盡遭降斥。屢經恩典,竟阻賜環。長安謂"皇上之怒易解,忠賢之怒難測。"其大罪七。
然猶曰外庭臣子也。傳言宮中貴人,荷上寵注。忠賢恐其問已,托病掩殺,是皇上亦不能保其貴幸矣。其大罪八。
然猶曰無名封地。裕妃有喜得封,忠賢以抗不附已,矯旨勒令自經,是皇上又不能保其嬪妃矣。其大罪九。
然猶曰在嬪妃矣。中宮有慶,已經成男,乃繞電流虹之祥,忽化為飛星墮月之慘。忠賢與客氏實有陰謀,是皇上又不能保其子嗣矣。其大罪十。
護持先帝於青宮四十年,操心慮患者,王安一人耳。王安於皇上受命,亦有微功,而忠賢以私忿,矯旨掩殺於南海子。是不但仇王安,實仇先帝於皇上矣。其大罪十一。
獎賞祠額,要挾無窮。近又毀人房屋,以建牌坊,鏤鳳雕龍,幹雲插漢,塋地規製,僭擬陵寢。其大罪十二。
今日蔭中書,明日蔭錦衣。如魏良弼等,金吾之堂口皆乳臭,誥敕之館目不識丁,甚褻朝廷之名器。五侯七貴,保以加茲?其大罪十三。
近更手滑膽粗,枷死皇親家人者,竟欲扳害皇親,搖動三宮。若非閣臣立持,椒房之戚又興大獄矣。其大罪十四。
良鄉生員章士魁,以爭煤窯傷其墳脈,托言開礦而殺之。假令盜長陵一抔土,又將何以處之?是趙高鹿可為馬,忠賢煤可為礦。其大罪十五。
生員伍思敬、胡遵道等以侵地納事,以致囚阱,使青磷赤壁之氣,先結於辟宮泮藻之間。其大罪十六。
未也,明懸監謗之令於台省。科臣周士樸在工言工,忠賢停其升遷,使吏部不得專其銓除,言官不得司其封駁,致令士相困頓以去。其大罪十七。
未也,且將開羅織之毒於縉紳矣。北鎮撫劉僑,不肯屈殺媚人,忠賢以不善鍛煉,竟令削藉。明示大明之律可以不守,忠賢之律不可不遵也。其大罪十八。
未也,且示移天障日之手於絲綸矣。科臣魏大中到任,已奉明旨,鴻臚司忽傳詰責,煌煌天語,朝夕紛更,令天下後世,視皇上為何如主也。其大罪十九。
東廠原以察奸,不以擾民也。自忠賢受事,雞犬不寧,片語違忤,駕帖立下,不從票擬,不令閣知,而傅應星等造謀告密,日夜未已。其大罪二十。
奸細韓宗功,潛入京打點,實往來於忠賢之家,事露始令避去。又發銀七萬兩,更創肅寧新城,為塢之計,其大罪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