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誌成
“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們治黨、治國、治軍的偉大綱領。它的提出,是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對馬克思主義作出的重大理論貢獻。
一、“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又一次重大理論創新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的根本指導思想的理論基礎。江澤民同誌在紀念建黨80周年的講話中深刻指出:“80年的實踐啟示我們,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堅持科學理論指導,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這是總結我們黨的曆史得出的最基本經驗。”我們黨80年的曆史,實際上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80年,是解放思想,理論創新與實事求是相一致的80年。一句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現代化、不斷進行理論創新相統一的80年。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實現中國化現代化的曆史發展進程中,概括起來講主要實現了三次重大的理論創新。第一次是以毛澤東同誌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我們全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找到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符合中國國情的唯一正確的革命道路,在實踐中創立並形成了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就是中國化了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重大成果。我們在這一創新理論的指引下,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的基本製度並開創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事業,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達到了極大的豐富和發展。
第二次是以鄧小平同誌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堅持了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理,緊密結合新的曆史時期中國的具體實際,創造性地提出了改革開放的政治路線,進而找到了一條符合當今中國國情的順應時代潮流的唯一正確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改革開放和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偉大實踐中,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創立並形成了鄧小平理論。鄧小平理論就是中國化、現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又一重大成果。我們在這一創新理論的指引下,開創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嶄新局麵。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又一次達到了較大的豐富和發展。
馬克思主義本質上是開放的發展的學說。實踐在發展,時代在前進。馬克思主義的創新與發展永遠不會停止。我們黨是執政黨,黨所肩負的振興中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曆史任務還遠遠沒有完成,黨在實現這一偉大曆史使命的進程中,還麵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為此,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以毛澤東、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榜樣,高舉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緊密聯係當今中國、世界及其黨自身建設的實際,創造性地提出了“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和要求,進而實現了我黨曆史上的第三次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
目前,社會上和黨內還流傳著這樣一種觀點,認為“三個代表”的提法,都是老祖宗講過的,沒有什麼新東西,談不上什麼理論創新和發展。我們認為這是一種膚淺的、模糊的、錯誤的認識。我們必須從理論的高度予以澄清。要認識到,從直觀上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內容,的確是老祖宗講過的,而且都是反複強調的,也是我們在實踐中長期堅持的最基本的理論原則。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絕不是對先輩觀點的“簡單抄襲”,亦不是毫無意義的“老調重彈”,而是一種新的理論總結和提升。這一點充分體現了這一重要思想的理論來源及其深厚的理論基礎,表明了它直接繼承和堅持了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原理。二是我們要認識到,江澤民同誌創造性地把黨的基本理論中的重要原則、基本觀點、核心理論要素,緊密結合當今國際、國內新的實際和我們黨80年的曆史經驗,以嶄新的理論形態重新進行概括、整合、表述和詮釋,使其構成一個嶄新的完整的理論綱領――新時期執政黨建黨綱領。進而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回答和解決了我們黨在21世紀所麵臨的一係列重大的理論與實踐問題。這樣的理論總結,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又吸納了中華民族優秀思想文化成果和當代共產黨人的實踐經驗。既體現了老祖宗不能丟這一原則立場的堅定性,又在新形勢下講出了具有科學依據和時代精神的新語言,做出了新文章,總結了新經驗,回答了新問題。這就賦予了黨的基本理論新的內涵和新的活力,提升了馬克思主義在新的曆史條件下的感染力、凝聚力和戰鬥力,為我們黨在新世紀,經受新考驗,贏得新勝利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這就是理論的創新、理論的發展、理論的內涵深化和拓展。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和創新精神。因此,我們說“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標誌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化、現代化曆史進程中實現了第三次重大理論創新。這種評價和認識既是恰如其分、實事求是的,又是名符其實、當之無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