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2章 逆境是人傑的搖籃(1 / 1)

當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生活節奏日益加快,人們承受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有時難免受挫碰壁,處於人生的低穀。麵對暗礁或者險灘,人們往往會有這樣的表現:一是迎麵撞上,頭破血流;二是錯愕停留,麵壁思過;三是飛簷穿牆,力求突破;四是改變方向,重新出發。第四種表現,既有檢討,也有行動;既有決心,又有毅力,這種方法是可取的。

要想在厄運中出現轉機,就要思考出人生中可能會出現的危險的替代方案,對於能夠預知碰到的狀況,作出最壞的打算,還要有麵對這種情況的決心與勇氣。一旦失意或者處於低穀時,要調整自己的心態,找到適合前進的新方向。

李白懷才不遇,官場失意,卻在詩壇大放異彩;範蠡政界隱退,卻在商場大展宏圖;愛因斯坦在家鄉屢遭迫害,卻在異國他鄉受人矚目,成為科學泰鬥;裏根在電影界極不順利,壯誌未酬,卻在政界大放光彩,連選連任;蘇軾被貶黃州,將失意踩在腳下,寫出千古不朽的《赤壁賦》。他們能成為楷模,原因何在?因為他們處低不忘繼續奮鬥,仍然自強不息。

當周圍滿是掌聲與鮮花時,或者身處高位要職時,人們會感到得意之時的快樂與喜悅;然而當一不小心步入低穀時,或者麵對萬丈深淵無處可走時,人們難免會有傷心失落之感,這是人之常情。這時,如果承受不住打擊,喪失鬥誌,一直消沉下去,就會被沮喪蒙住雙眼,找不到走出去的路。此時要做的事就是隨時準備再度上台,不要自怨自艾自暴自棄,無論是原來的舞台還是新的舞台,隻要不喪失奮鬥的勇氣,終會有機會成功。

以前,朝鮮半島上有兩個小國,分別為百濟和新羅。有一次,百濟對新羅發起進攻,新羅重臣金春秋奉命出使高句麗求救。高句麗王卻乘人之危,向使者索要新羅領土,金春秋果斷地拒:絕了這種無理的要求,因此被扣留了下來。在他性命攸關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他隻好賄賂高句麗的一個老臣,請求幫忙。

老臣給他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東海龍女重病不起,需要兔肝做藥引子。於是,龍王派蝦兵蟹將四處尋找兔肝。一天,一隻大烏龜爬上岸,碰到了一隻小兔子,就對兔子說,海中有一座長滿仙草的小島,它可以馱著兔子遊到海中央登上小島。兔子信以為真,於是爬到烏龜身上。到了深海裏,烏龜對兔子講出了實情。兔子知道自己被騙,卻沒有驚慌害怕,而是馬上回答說,自己是神兔,即使沒有肝也可以活。烏龜聽後非常高興,但是兔子又說,自己剛才把肝拿出來洗了洗,現在還晾在岸邊上,如果急用的話,就同去取回。於是,烏龜又馱著兔子來到岸邊,可是兔子跳上岸後,大罵烏龜,然後迅速地跑掉了。

聽完這個故事,金春秋若有所悟。第二天,盹答應了高句麗王的領土要求。隨後他與陪同的使者一起出發,當離開高句麗國境後,他對陪同的使者說,自己的話不算數,之所以答應領土要求,是想救活自己而已。使者回去將金春秋的話告訴國王,高句麗王雖然大怒,卻無可奈何。

後來,金春秋又去大唐求救,在唐軍的幫助下,新羅最終消滅了百濟和高句麗,統一了朝鮮半島,金春秋也成了第:二十九代新羅國王。

由此可見,世事難料,人生的際遇變化多端,起伏難測,有時是逃不過去的。不失去鬥誌,心存坦然自在的心情,就會為自己的人生找到起點,找到再放光芒的機會。

管仲曾經輔佐公子糾對抗齊桓公,後來公子糾失敗,他歸降了齊桓公,並且做了齊國的相國。對於當時人們的議論,他這樣說:“人們認為我被齊桓公俘虜後,委曲求全是可恥的,可我認為有誌之士可恥的不是被關在牢裏,而是不能為國家和社會作貢獻;人們認為我所追隨擁戴的公子糾死了,我也應該跟著死,不死就是可恥,可我認為可恥的不是不隨主死,而是擁有滿腹才華卻不能讓一個國家稱雄天下。”管仲身處逆境,卻不抱怨,而是以一個良好的心態去麵對現實,終於成為一代名相。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迎接失意,又不斷戰勝失意的過程。失意並不可怕,失意是人生的一筆財富。因為,人們處於低穀時,才會有足夠的時間去冷靜地自我反思,正視自身缺點,克服自己的不足,使自己不斷地成熟強大起來。

巴爾紮克曾說:“逆境是天才的進身之階,信徒的洗禮之水,能人的無價之寶,弱者的無底之淵。”一個積極向上的人,在任何環境裏都不會自卑。而一個不肯拚搏進取浪費光陰的人,才是真正的低微。

有人說,人生就是一場漫長的戰役。誰也不歡迎失意,但誰也無法回避失意,就像明天不一定會更好,但明天一定會到來一樣,隻能去麵對。偉人巨人成功者在身處低穀時,他們不會一蹶不振,而是在黑暗的角落裏,悄悄地磨自己的劍,用失意來祭自己的旗,把失意當成前進的動力,用失意來鞭策自己,激勵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