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0章 學會識人,交不同層次的朋友(2 / 2)

對於這些朋友,雖然大家每日共事共學,但不能要求太高,因為彼此都沒有什麼承諾和默契。但起碼相處應不忘禮貌,言行一致,真誠,工作上給予人方便,都是我們該遵守的,因為他們正是最能看透我們言行工作能力和態度的人。不要老擺出外交式的笑容和虛假態度。

(5)單方麵投入的朋友

有些人可能對我們很著迷和信任,常把心事向我們傾訴,但我們卻沒有那種共通的推心置腹的感覺。也有些時候,我們對某人特別崇拜傾慕,而對方卻未必有熱烈的反應,這種不平衡的關係多產生於一些不同位置的朋友之間,如老師與學生,班長與同學,偶像與“迷”等,普通朋友間也有這種不平衡現象。

當受人仰慕的時候,可不要輕看和玩弄別人的友情,或表示出討厭和高傲的態度,該盡力去助人成長,給予中肯意見,鼓勵其發展獨立精神,認識其他朋友。

當我們傾慕別人的時候,也不要成為他人的累贅,過分依賴。而應該積極地從他人身上學習長處。切記,不要盲目崇拜,胡亂拋擲感情。

(6)普通朋友

這類朋友占了我們朋友圈子的大部分。他們可以和我們扯東扯西,談些無關痛癢的話題,不過交情上可是誰也不欠誰,不會教大家牽腸掛肚。

雖說是普通朋友,也可成為遊樂時的好玩伴。有難事,也可向有專門知識的個別朋友請教。這些來自不同背景的朋友能充實我們的知識,令我們感受到“相識遍天下”的溫暖感覺。

這類朋友,隻要我們肯擴張生活圈子,自然不會缺乏。至於感情發展,順其自然好了,別對人要求太苛刻,他們會受不了給嚇跑的。

(7)泛泛之交

大家的友誼僅止於認識的階段,是點頭之交,連普通話題也未必有機會聊上。大家若能做到見麵時打打招呼,保持禮貌距離,已是很不錯的了。千萬別對人隨便過分信任,否則誤交朋友,後悔就太遲了。

(8)朋友之外的朋友

除開以上7種,我們身邊還有一些亦親亦友的朋友,他們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朋友,但彼此間的情誼不止於友情。

伴侶:共同生活的伴侶該是超越了一切層次的知己。他對自己的了解,應較任何其他人更加深入。建基於深厚友誼的愛情才是恒久的愛,讓二人能樂於作終身的夥伴。

父母:在朋友的清單上,我們常會忽略了自己的父母,但其實在一生中,父母都是我們的尊師和崇敬的對象,是比普通朋友更願隨時幫助我們的老朋友。父母與子女間常有的摩擦,起因可能就在於我們太執著太隨便,而苦於以待朋友的態度彼此相處。

手足:要待父母如朋友,可能因年齡上的距離,比較困難。兄弟姊妹的年齡和思想較為接近,當然較易成為好友。手足可以是我們的“死黨”,甚至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