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非得要“考碗”?
還記得學校我們政治課本裏那些曾經讓我們熱血沸騰的語言:作為一名有理想、有誌向、有能力的青年學生,應該以國家和民族需要為己任,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貢獻自己的力量。是的,參加公務員考試是將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相結合的最直接的選擇。為國家、民族做貢獻,這是每一個可以維持好自己生存狀況的人最崇高的理想,而這些崇高的理想在個人還不能養活自己的時候,隻能是掉在現實的泥潭裏。
我在采訪調查中,絕大多數的人認為考公務員的理由是,大城市可以解決戶口問題,而戶口和經濟使用房、醫療保險等聯係在一起,收入穩定,福利好,有保險,工作的壓力相對小,隻要不出什麼事情,是一輩子的飯碗。
還有一批來自農村的學子,就是沒有任何根基的人,就是打定主義要靠此路來改變人生。頗似古代的科舉考試。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在最初的時候,的確是讓一批寒士擠進了參與國家統治的行列中,而以後科舉考試中的舞弊、買官行為使得科舉考試最初的公正性喪失很多,雖然封建社會末期不時還有貧寒子弟高中狀元的故事,但更多的是多少銀子換一個官職。“一舉高中食無憂”的職業哲學存在了幾千年,在現在這個有著多元價值的社會裏仍延續著。
“考碗”帶給我們的思考
帶著對公務員考試過熱現象的疑惑,殷謙采訪了青島大學文科特聘教授馬鬥成先生。
殷謙:你如何看待“考碗一族”轉戰數省考試公務員?這樣做是否值得?
馬鬥成:轉戰數省而什麼也沒有考取,這會是一個想當失敗的結果,如果說最後能夠考上自己滿意的職位,這個賭還有存在的價值。從職業規劃的角度來看,“考碗一族”的就業觀念過於狹隘,這是由缺少職業規劃的原因造成的。另外,每個人職業的選擇,還要考慮到地點的問題,你喜歡哪個城市,哪個城市更有魅力,哪個城市更適合你,要集中優勢兵力,集中突破,不能像無頭的蒼蠅一樣到處亂飛。
殷謙:你如何看待全班皆考這種現象?
馬鬥成:文科生考試公務員確實存在優勢,比如寫作能力,文科生的寫作能力總體來說比工科、理科生要好,但是並不是說鼓勵全班的文科生報考公務員,明顯這裏麵有跟風的分子,別人考,我也考,這是不是麵子的問題?公務員崗位對公務員的要求是相當高的,心理素質、個人奉獻的意識、交往的能力等等,一些文科生根本就沒有想過自己是否適合這樣的崗位,就去報考,從一開始,就是陪考者。
殷謙:“一舉成名衣食無憂”,我們是該提倡?還是應該批判?
馬鬥成:當代中國是一個空前的多元價值並存的社會,社會對各種職業的認可,使得個人經濟利益、提高社會地位的途徑不是非要建立在“吃皇糧”這種方式上。而純粹依靠考取公務員來改變命運的想法是非常單純的,一是自己主動放棄嚐試其他職業的機會,另外對公務員工作的環境、內容帶有很大的偏見。所以不提倡帶著這種封建的官本位思想考試公務員。
◎殷謙後話
一年一度的國家公務員考試已經拉開了招考的序幕,報考刷新的新聞又會響起,我向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著名的考試專家姬雪鬆谘詢了考生報考前應著重考慮哪些問題?專家認為是所報考的職位,他說,盡管每次考試結果可能隻是一場練習,但是一定要綜合考慮各方麵的因素去報考。綜合考慮的因素包括近幾年來同一職位的競爭激烈程度、自己對這個職位工作內容的了解程度、自己的能力是否所及等。很多人從一開始就是一個陪考者,比如省政府辦公廳主任一職位,它對各方麵的能力要求都是相當高的,那些沒有任何社會經驗的畢業生不適合去報。有時候適當降低自己的能力所及職位,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不過更多的人是刻意拔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