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顧 達(1)(2 / 3)

校記:

①《山陽藝文誌》題為“鄉思”。

②“潤鬆徑”,《山陽藝文誌》作“翻鬆徑”。

③“風暖”,《山陽藝文誌》作“日暖”。

西湖煙艇

船載香醪樂趣多,暖煙深處酌金螺。萍開白鷺窺①蒼沼,荷動紅鱗漾②碧波。清潁風光真可並,古杭時景未能過。醉□③不用喧絲竹,自有漁人送棹歌。

校記:

①“窺”字原缺,據《山陽藝文誌》補。

②“漾”,《山陽藝文誌》作“躍”。

③“歸”原作“歌”,據《山陽藝文誌》改。

題錦屏山二十詠①

錦屏天下大名垂,青入遙空類九疑。玉柱峰高山骨險,煙霞亭壞石台危。童童老柏鍾神秀,小小荒城挾控持。召伯祠前流石澗,觀音龕下是蓮池。山頭月吐林巒淨,穀口風生草木悲。霞映丹崖燒琥珀,雨澆翠壁濕琉璃。靈山西去連青嶂,洛水東馳漾碧漪。夏木陰濃眠紫麝,春花香暖醉文狸。千年碑傾②埋深草,三教堂空剩故基。雨露洗空唐曌惡,風雲鼓舞呂仙詩。七襄文就天家錦,一軸綃成冰③室絲。露滴秋枝珠錯落,雪橫冬嶺玉參差。良辰我欲攜紅酒,清世誰甘拾紫芝。最喜地靈文物盛,何妨山好士民熙。頗思玉板開三徑,不愧山英畏四知。根占雲窩通氣脈,麵當花縣障流離。休誇謝傅春遊日,暫學羊元晚對時。百鳥聲中喧聖化,半山影裏判民辭。朝廷北望懷深澤,鄉國南瞻動所思。來往使臣頻駐節,登臨留句競新奇。

校記:

①“詠”,似當作“韻”。

②“傾”,《淮郡文獻誌》作“倒”。

③“冰”,《淮郡文獻誌》作“水”。

《耆舊詩》雲:中官欲起礦課,先生乃力爭曰:“礦非宜陽所獨有,而宜陽獨受其害,若複起歲課,有死而已,不敢承命。”中官不能屈,事遂止。奉命冊封代府潞城王,贈物甚厚,悉發還之。故王有詩寵其行,有“辭金楊震堪為相”之句,一時傳為美談。古文淵深宏博,惜不多見。詩豪放明健而格律鏗鏘,悉合矩度。塞上諸律尤蒼涼悲壯,得盛唐遺響。

《柘塘脞錄》:《文獻誌》:“公在宜陽,郡守檄月斂甲首直錢十餘萬。縣丞希守意,為自殖地。公初到官,詢知民瘼,乃絕口不言甲直錢。守入丞譖,銜之。既乃無他意,加稱獎。為人外和內剛,不喜華飾。性孝友,痛祿養不逮其親。每獨坐則泫然淚下,舉宗族之不能葬者四。為古文,宏博明健,不拘繩檢。詩祖盛唐諸人,而陶寫己意為多。卒年八十有五,同郡翰林院編修蔡昂誌其墓。”潘熙台中丞為給事時,歸謁顧公,公時年七十六,衣冠扶杖出。熙台再拜問起居,公引之上坐,熙台遜避至再,曰:“老先生有三可尊,何不虛此坐以勸後進,以知少長之序。”公瞿然以杖戳地,曰:“老夫今日乃得聞此語,坐吾不敢複讓。”歸裏後,杜門二十年。正德戊寅七月八十初度,中丞為作《三老問年圖序》詩。文集不傳,餘所見者,《知府陳公墓銘》、《參議趙公墓銘》、《副使韋公墓銘》及《眺豐亭記》而已。

張 素

字玄卿,別號檜泉,成化乙酉科舉人,授河南河陰縣知縣。所著有《檜泉集》、《敘姓》、《千文續》、《詠史詩》、《詠物詩》。

題聚禽圖

江天雨霽江水清,亂山突兀雲崢嶸。怪石懸崖勢欲墮,鬆篁蒼翠秀且明。地僻林幽少人到,中有百鳥鬥春晴。林鳥兮倉庚,間關巧有笙簧聲。慈烏反哺鵲報喜,寒臯學語鳩催耕。溪鳥兮鶺鴒,振尾原頭呼弟兄。屬玉捕魚鵠獨立,鴛鴦鸂鶒波間橫。個中何鳥最出色,錦雞華蟲文彩交相呈。或棲止,或修翎,或飲啄,或飛鳴,紛然雜遝各適情。嗟哉羽物乃如此,人類徒爾秀而靈;奔走南北不知息,披圖閱曆感慨生。孔門何事重點也,天機默默同流行。他時若得了身事,便就滄浪一濯纓。誅茆構屋倚林石,願與此鳥深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