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曰瑚
字敷公,號塗山。崇禎辛未科進士第三人及第,授翰林院編修。《誌·文苑》有傳。
金牛墩懷古
蔓草連荒阜,天高雁陣分。村翁談往蹟,英主宿雄軍。箭簇沙場冷,牛羊夕照曛。最憐埋恨處,祭酒隻孤墳。
吳山夫雲:墩在郡城西北十餘裏,世傳周世宗伐南唐駐軍於此,故詩中四句雲然。祭酒指沈殿撰十洲,傷其有功不酧,反為人構陷,瘐死於獄中也。
恢台園成
傍水成幽築,誅茅得草堂。所期垂釣處,儼似浣花莊。楊柳月初上,薜蘿風正涼。何能謝纓冕,讀易濯滄浪。
吳山夫雲:塗山先生幼為名諸生。一日晚歸,遇縣尹孫公肇與於塗。左右將以犯夜執之,對以會文。曰:“有稿可騐乎?”因出片紙,視之,題曰“老者安之”三句。孫就閱不數行,大驚曰:“以此文取科第,如拾芥耳!”因叩其居,不遠,並同至舍,更為指點。且曰:“如此破法不得元。”索筆作一破而去。是科孫公為同考官,題正如前,得此卷必欲元之,主者抑置第二,此天啟丁卯也。越五年,遂以進士第三人及第矣。
《柘塘脞錄》:塗山少有文譽,及登第,奉命封江川王,饋遺一無所授(受)。未幾,移疾歸裏。於北門外郭家墩葺恢台園,賦詩飲酒其中,逾年卒。
李天授
字杜若,諸生。《誌·文苑》有傳。
坐張天聞倚樓
捫竹踏蒼涼,書聲在何處①。入秋②初來言,古照揭真素。坐久見新光,返照疑初曙。倚樓縱遐觀,曠感務③所顧。春風動群植,枳花吹滿路。寒姿出青鬆,高森良足晤④。
校記:
①“何處”,《山陽藝文誌》作“此處”。
②“入秋”,《山陽藝文誌》作“入林”。
③“務”,《山陽藝文誌》作“矜”。
④“良足晤”,《山陽藝文誌》作“足良晤”。
一漚廣訪萬柳先生
卜築傍城臯,清溪古隱豪。杯留叢桂色,墨染小山濤。曲徑披霞入,虛窗枕月高。醉歸迷去路,燈火趁漁舠。
鬆風亭訪天門
醉眼失山徑,林深衣履香。斷橋竹樹杪,一櫂出斜陽。玄草心能寂,鬆風夢獨長。春光樓自受,流豔入詩囊。
檀度庵
萬木靜僧關,空天坦步間①。燈燿雲外②塔,梵動月中山。孤鶴神何遠,幽花意自閑。夜深群籟發,秋與鳥聲還。
校記:
①“坦步間”,《山陽藝文誌》作“坦步閑”。
②“雲外”,《山陽藝文誌》作“雪外”。
缽池山遇雨
悵望①仙人境,芳風振古留。忽來雙屐雨,坐對一溪秋。古寺荒寒入,空林返照流。隔山鍾磬落,疏韻濕悠悠。
校記:
①“悵望”原作“憶望”,據《山陽藝文誌》改。
肇敏邀同荀伯青來儀仲家尊生遊雲水清環
門掩山光靜,灑然坐此台。何年井掩鶴,此日墓青苔。晚景侵林入,湖聲挾雨來。清襟同照處,秋緒落深杯。
湖心寺
秋日花宮潔,禪心湖自知。清池閑獨樂,顧景淡何思。木落通幽徑,風香識遠籬。坐觀煙水外,飄笠意遲遲。
《柘塘脞錄》:先生與兄天經、弟天定同績學有聲,每出一藝,士林傳抄殆遍。尤篤誌議彝倫,狷潔自愛,內修孝友,外擅文詞,江南北稱為“淮陰三李”。天定子鎧最知名。
沃起龍
字荀伯,號追庵。崇禎壬午副榜。著有《燕遊草》。《誌·文苑》有傳。
懷母
長安程太史《別館中秋懷母》八首,書寄鹹孫,懸諸壁右,朝夕讀玩。餘遠遊京師,凡祖母昏定晨省之事,自母親、兩叔而下汝亦與有責焉。柔順以悅其顏,讀書以娛其誌,汝能以其孝補予之不孝,即餘遠遊日久,可免內顧憂,尚其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