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康有為到底是“聖人”還是“偽君子”?(2 / 2)

對康有為的評價,當時與後世皆褒貶不一。頌之者稱他是改革家,革新派的巨人;貶之者稱其為保皇黨。康有為在倡導維新運動和領導戊戌變法時,符合曆史前進的規律。當他在民國初年充當帝製複辟運動的精神領袖時,又甘願腐朽站到了曆史的對立麵。

康有為認為孔子以前的曆史,是孔子為救世改革的目的而假托的宣傳作品。變法之前的孔子在他的心中是“維新”的孔子;不需要時又認為是封建勢力的代表。為了上書清帝他用盡了伎倆,向自家親戚和北京望族多人騙取錢財,以給他的銀子數量多寡分封“賢人”、“大賢人”等稱號。他稱幽禁光緒皇帝是“罪大惡極”,慈禧太後臨朝是“偽臨朝”,自己跑到國外要“奉詔出外求救”;當一切不可逆轉後,來了個180度大轉身,又喊著擁護慈禧太後訓政。

他鼓吹老師與弟子應各有自主之權,反對弟子不能自立絕對服從老師,說這樣“大背公理,無益人道,其弊甚大”;然而,他所奉行的恰恰是他所斥責的。他的實際行動卻處處維護師道尊嚴,對弟子獨斷專行實行封建家長專製,把弟子看作自己的附庸,不許弟子自立,不許有言論自由。

“戊戌六君子”的鮮血驚天地泣鬼神,喊得最響逃得最快的康有為“不是愛惜自己的性命”而是“知道革命尚未成功,仍需努力”,多麼冠冕堂皇的理由。可是我們看看他都幹了些什麼:複辟失敗後,康有為在杭州竟挾妓女遊西湖,並興致勃勃地吟詩“南妝西子泛西湖,我亦飄然範大夫”,把妓女比做西施,把自己比喻做範蠡,一時讓人笑掉大牙。並且,他在此時看中了比他小42歲的張光,愣是強娶為六姨太。後來康有為落魄在上海時,幾乎天天嫖娼,處處眠花睡柳,卻是無錢償付嫖資。時間一久,被妓院追著索要。康有為沒錢還債就想乘船逃往廣州,各家妓院追到船上卻沒有搜到他。開船後,水手發現甲板下有人,驚呼大家來看,正是大名鼎鼎的康有為先生。後有人諷刺“避債無台卻有舟,一錢不值莫風流”。

1927年3月8日,康有為在上海做畢70大壽後於21日抵青島,感到周身不適。30日晚,一位廣東同鄉請康有為吃飯,未終席而腹巨痛,急回家請日本醫生就診,斷為食物中毒。次日黃昏,康猝死於“天遊堂”居室,終年70歲。

康有為的弟子在為他作傳時批評他說:“先生日美戒殺,而日食肉;亦稱一夫一妻之公,而以無子立妾;日言男女平等,而家人未行獨立;日言人類平等,而好役婢仆;極好西學西路,而禮俗器物語言儀文皆堅守中國;極美民主政體,而專行君主;注意世界大同,而專事中國。凡此皆若甚相反者。”這段文字把康有為生平左右互博之術揭示得淋漓盡致。

康有為到底是“聖人”還是“偽君子”,曆史自有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