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夢想值得你去追求(3 / 3)

一年後劇本寫出來了,他又拿去遍訪各位導演,“這個劇本怎麼樣,讓上我當男主角吧!”但人們他的的劇本挺好,但要讓他當男主角是不可能的。他再一次被拒絕了。

他不斷對自己說:

“我一定要成功,也許下一次就行,再下一次,再下一次……”

在他一共遭到1300多次拒絕後的一天,一個曾拒絕過他20多次的導演對他說:

“我不知道你是否能演好,但至少你的精神令我感動,我可以給你一次機會,但我要把你的劇本改成電視連續劇,同時,先隻拍一集,就讓你當男主角,看看效果再說。如果效果不好,你便從此斷絕這個念頭吧!”

為了這一刻,他已做了三年多的準備,終於可以一試身手。機會來之不易,他自然拚盡全力,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第一集電視劇創下了當時全美最高收視記錄——他成功了!

現在,這個人是世界頂尖的電影巨星。他就是大家熟悉的史泰龍。

史泰龍的健身教練哥倫布醫生這樣評價他:

“史泰龍每做一件事都百分之百投入。他的意誌、恒心與持久力都是令人驚歎的。他是一個行動家。他從來不呆坐著讓事情發生——他主動地令事情發生。”

【目標法則】

世上沒有做不成的事,隻有做不成事的人。

63.入主白宮的願望

美國的政治世家肯尼迪家族,有一個極其濃厚的欲望。便是入主白宮。這個願望從他的祖父時便有了。在20世紀初,肯尼迪家族已是名聲顯赫。當時的約瑟·肯尼迪,年紀輕輕,便是一位傑出的銀行家和投機家。股票投資界中有一個故事,當擦鞋仔也向你提供股票消息的時候,你便要將持有的股票賣出去,這個故事的主人翁,便是約瑟·肯尼迪。他是一名股票的大白鯊,1929年的一天,當他正在街上擦鞋時,鞋童居然也向他提供股票消息,他便感覺到不對勁,將手上所有的股票賣出去,因此而引起了1929年的股市大崩潰。連當時的羅斯福總統,也要委他為股票監察專員,收拾股票崩潰的殘局。

除了負上了股票大鱷這個外號之外,他又曾經私運軍火和私酒。發達之後的他,本想入主白宮,嚐嚐權力的滋味。因為以前的不良信譽,自己的希望是無法實現的。他便唯有鼓勵自己的兒子,努力去實現自己達不到的欲望。當兒子自立的時候,他便拿出一百萬美元,當他政治活動的本錢。

經過不少的磨難之後,約瑟·肯尼迪的孫了約翰·肯尼迪,一個著名的病君,終於入住了白宮。年輕時的約翰·肯尼迪是一個身體哀弱的人,但他最受人敬重的地方,便是他勇於向疾病挑戰的精神。入住了白宮後不久,肯尼迪總統被殺了。

之後,他的弟弟羅拔·肯尼迪,又秉承父親兄長的誌願,爭取實現入主白宮的願望。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在一次競選活動中,他也被殺了。

即使這樣,肯尼迪家族入主白宮的欲望,自祖父時候點燃起來,世代相傳地焚燒著,變成一種力量,驅使著每一個家族成員,非入主白宮不可,其精神力量可見一斑。

【目標法則】

有時候,目標甚至成為一種傳統。看看你是否具有這樣的傳統。

64.目標與心態

目標是積極心態的主要標誌。心態積極,必定是因為有目標,而目標又使心態更加積極。

二戰時期,從奧維幸集中營活下來的人不到5%。根據有過親身經曆的的猶太人心理學家弗蘭克的研究,大多數的幸存者,都是深知生命的積極意義的人。他們頑強地活下來的主要原因就是他們心裏都有一個明確的目標——“要做的事還沒有做完”、“活著與愛著的人重逢”。

弗蘭克的一個牢友在那個與死神相伴的環境裏,曾絕望地對他說:

“我對人生沒有什麼期待了。”

“不是你向人生期待什麼。”弗蘭克說,“而是生命期待著你!什麼是生命?它對每個人來說,是一種追求,是對自己生命的貢獻。”他通過不斷地重複生命目的、意義,使那位牢友跑開了悲觀的思想,重新點燃了生存下來的希望。

沒有脫離遠大人生目標的積極心態,也沒有消極心態產生的遠大人生目標。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趨利避禍是人的天性。目標受利益趨動。

此處所說的利益是廣義的,並非僅僅指“功、名、利、祿”,還有健康、尊嚴等等。利益會引發欲望,欲望成為一種需要確定的目的。

人隻要活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欲求、需要、事業、計劃、誌向、夢想、願望、選擇、打算、目的、企圖、追求、任務、工作、責任、滿足等等想法。我們都可以把它們叫做“目標”。

從這種意義上說,每一個人都有他的目標,隻不過目標的層次規模,時間性質、內容等等,有所不同罷了。

短的、小的目標,我們常叫做打算、想法;中的目標,我們常叫任務、計劃;遠的、大的目標,就是事業了。

大到“為真理作證”,救黎民於水火;小到僅為了一頓飯,為了再來一杯。都是目標。除非死了,活著本身就是一個目標。正像人們常說的“有生命的地方就有希望,有希望的地方就有夢想”,有夢想的地方當然就有目標。

抽象一點說,目標就是事物在時空中的某種方向性或趨勢性。

通俗一點說,目標就是你欲望的具體化,你的欲求。

說白了,目標就是你到底想要什麼。

我們從小受的教育有一個誤解,認為目標就是崇高的理想,隻有大人物、科學家才配有“目標”。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每一個人都可以有目標,每一件事都可以設定目標,也應該有目標。

【目標法則】

目標反映了心態,心態決定了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