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滅突厥之後,唐朝正式開始了對西域的經營。唐貞觀四年(630),原屬西突厥的伊吾城(今新疆哈密)主率所屬七城歸順唐朝,唐朝設西伊州(後改稱伊州)。此時擋在唐朝麵前的就是一直與唐朝作對的吐穀渾。
吐穀渾在西魏之時曾被突魏聯軍所重創,可是遊牧民族的恢複能力很強,經過多年的休生養息,在唐朝初年漸趨強大。唐朝建立後,當時的吐穀渾國主伏允與割據河西的反王李軌聯合,騷擾唐西北邊境。武德二年(619),唐滅李軌,伏允可汗為了從唐獲得茶、鹽等生活必需品,頻繁遣使,請求在邊界互市。由於“中國喪亂,民乏耕牛”,而吐穀渾又是以遊牧為主的少數民族,盛產牛馬,唐高祖遂慨然答應。於是吐穀渾通過互市,從唐境獲得了大量生活必需品,而唐朝也“資於戎狄,雜畜被野”,獲得了大量用於農業的牲畜。唐朝為了保持與吐穀渾的友好關係,還主動放回了從隋末一直為人質的伏允可汗的兒子慕容順。但是,隨著吐穀渾勢力的不斷強盛,伏允可汗逐漸不滿足於從互市中獲得的財富,經常襲擾涼州、蘭州、岷州、鄯州、廓州一帶,威脅河西走廊。由於當時唐突關係緊張,帝國的重心都在對付突厥方麵,因此麵對吐穀渾,唐軍隻能緊守門戶卻沒有能力進行反擊,李淵的女婿柴紹曾經便是負責防禦吐穀渾的一線大將。當柴紹之時,吐穀渾對唐軍的威脅已經相當之大。當時柴紹率唐軍與吐穀渾大戰,卻被敵人包圍,敵軍乘高臨下四麵放箭,矢下如雨,眼看就要全軍覆沒。結果柴紹急中生智想了一個辦法,他讓人彈奏胡琵琶,又找了兩個女子對舞。吐穀渾人從來沒見過這個,非常奇怪,箭也不射了,紛紛駐足觀看。柴紹趁機暗中率精騎從後麵突襲,這才獲得了勝利。
貞觀八年(634),實力今非昔比的唐朝開始策劃對吐穀渾進行討伐。十二月,時任尚書右仆射的李靖再次請纓,李世民非常高興,立刻任命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兵部尚書侯君集為積石道(今甘肅積石山縣)、刑部尚書任城王道宗為鄯善道(今新疆若羌)、涼州都督李大亮為且末道(今屬新疆)、岷州都督李道彥為赤水道、利州(治今四川廣元)刺史高甑生為鹽澤道(今青海茶卡鹽湖)行軍總管。唐太宗對這一仗非常重視,第一次行使天可汗的權威,征調了突厥、契苾兩族作為仆從軍參戰,李靖作為大帥總領五路唐軍征討吐穀渾。此時李靖已經六十五歲高齡,風采依然不減當年,吐穀渾一聽到是李靖親自領軍,連仗都不敢打,立刻西逃入嶂山(即庫山)千餘裏。
此時唐軍內部發生分歧,李道宗強烈要求繼續追擊,而侯君集卻持否定態度。此時李靖顯示出了身為一個統帥最重要的能力,即正確地決斷能力。他同意了李道宗的看法,令他率軍疾追,在離唐軍主力十日路程的庫山終於追及伏允。伏允據險欲作殊死戰,李道宗正麵遣大軍猛攻,自己親率千餘騎從山後突襲。伏允腹背受敵,潰不成軍,隻得再西逃。為阻止唐軍追趕,伏允下令**沿途野草,企圖堅壁清野。唐軍的馬匹因無野草可食,日益羸瘦,騎兵們因此心急如焚。以李道宗的為首的多數將領認為伏允西走柏海(今青海鄂陵湖、劄陵湖),難知其確切藏身處,且若再西進已近黃河源頭,古今罕有人至,險順難料;何況,此次遠征,盡賴馬力,今野草已被燒盡,不如撤兵,待馬肥草生,伺機再進。麵對險惡的地形和困難的局麵李靖不為所動,兵分兩路,深入敵境,作鉗形追擊。李靖親率李大亮,薛萬均、萬徹兄弟及契芯何力(契苾族族長)等部從北道進擊,另遣侯君集和李道宗率部由南道進擊。唐軍將士英勇追擊,跋涉於高原之上。貞觀九年(635)四月二十三日,北路軍李靖終於追及伏允,於曼頭山(似今青海東日月山)上大戰,李靖部將薛孤兒斬殺吐穀渾王族,獲得了大批牲畜。二十八日,李靖部又敗吐穀渾於牛心堆(今青海湟中西南)和赤水源(今青海東南恰卜恰河上源)。此時伏允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決心拚死一搏,於是率軍埋伏在赤水川附近,而作為先鋒的薛萬均、薛萬徹兄弟率部到達赤水川後卻因為連勝之後輕兵冒進,正好進入伏允所設的包圍圈,吐穀渾國相天柱王親自搏殺於戰陣之上。唐軍血戰不得脫,薛萬均兄弟皆中槍墜馬,徒步死鬥,兵士死者十六七,此時的場麵可以想象是多麼驚心動魄。在這個危機的時刻,契苾何力率領數百騎馳援,史書中說他“突圍而前,縱橫奮擊,賊兵披靡”,萬均、萬徹兄弟這才死戰得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