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細節九:把自己的人生局麵一步一步做大(2)(1 / 3)

您想得到您所接觸的人的讚揚,您想讓別人承認您的優點,您想在您那個小天地感到自己能起些作用。您認為您比日本人高明,不是嗎?但日本人認為他大大超過了您。您不認為您比印度人高明嗎?這是您的事。成千上萬印度人感到自己如此高貴——沒到嘴邊的食物他們動也不動。您認為您比愛斯基摩人高明嗎?您想知道他們如何看您的嗎?在愛斯基摩人中很少能碰到不愛勞動的流浪漢和吊兒郎當的人。愛斯基摩人稱他們為“白人”——最低下、最卑劣的人。

是的,每一個民族都認為自己高於其他民族,這成了愛國主義的基礎。

想要達到最高處,

必須從最低處開始

持有虛榮心的人,隻能坑害自己的心態——看不起腳踏實地、老老實實做事的人,總以為自己是誌向遠大的,非一般人所能及。成大事者是心在高處,手在低處——即通過一個個具體的行為去實現自己的遠大之誌,而不是好高騖遠,總讓自己飄飄然。這是成大事必備的一種做事習慣!

若想成功地生活,一個人必須接受一些問題、壓力、錯誤、緊張、失望——這些也都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事實上有時許多人都會覺得無法應付生活對我們的要求。古羅馬大哲學家西劉斯曾說過:“想要達到最高處,必須從最低處開始。”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建議。有不少剛剛從大學畢業的學生,自以為讀了不少書,長了不少見識,未免有點飄飄然,做了一點事就以為索取是重要的,對自己的獲取也越來越不滿意,幾年過去了,自己越想得到的卻越是得不到,於是不知足的心理就占據了全身心。

這是很普遍的現象。

有一位年輕人就是這樣的,他對生活的不滿和內心的不平衡一直折磨著他,直到一個夏天與同學尼爾尼斯乘他們家的漁船出海,才讓他一下子懂得了許多。

尼爾尼斯的父親是一個老漁民,在海上打魚打了幾十年,年輕人看著他那從容不迫的樣子,心裏十分敬佩。年輕人問他:“每天你要打多少魚?”

他說:“嗨,孩子,打多少魚並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隻要不是空手回去就可以了。尼爾尼斯上學的時候,為了繳清學費,不能不想著多打一點,現在他也畢業了,我也沒有什麼奢望打多少了。”

年輕人若有所思地看著遠處的海,突然想聽聽老人對海的看法。他說:“海是夠偉大的了,滋養了那麼多的生靈……”

老人說:“那麼你知道為什麼海那麼偉大嗎?”

年輕人不敢貿然接茬。

老人接著說:“海能裝那麼多水,關鍵是因為它位置最低。”

位置最低!

正是老人把位置放得很低,所以能夠從容不迫,能夠知足常樂。

而許多年輕人有時並不能正確擺正自己的位置,因此經常為自己的一點成績便沾沾自喜,為自己的一點優勢便以為老子天下第一,夜郎自大。

相反,如果能把自己的位置放得低一些,卻會有無窮的動力和後勁。

我們現在沒有任何理由去鄙視那些所謂低層次的創業者們,他們的創富同樣也讓人聽得有滋有味、羨慕不已。他們受益和成功的進程也最明顯。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們沒有心理負擔,自己大不了還是一個一無所有的失業人員,沒有包袱,沒有顧慮,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所以他們成大事了。

而我們許多人卻沒有這種勇氣。

如果我們也敢經常對自己說:“大不了自己回家種地去。”在做什麼事情時就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就能真正超越自己,戰勝自己,而離成大事也就不遠了。無論你是天之驕子,還是滿麵塵土的打工仔,無論你是才高八鬥,還是目不識丁,無論你是大智若愚,還是大愚若智,如果沒有找到自己的位置,一切都會徒勞無益。因為我們年輕,所以經常談理想和抱負,理想和抱負談的多了以後,就會抱怨我們目前的狀況,工作不好,領導不賞識不重用,門路太少,局限性太大,自己沒法施展才華,等等。似乎這些現實的一切與理想和抱負差得太遠,自己隻有突破這些才能擁有美好的未來。可是,事實卻並不像我們所想的那樣,於是更是處處不順心,因而陷入了自己設定的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