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
自從陳雲領悟到招式中虛實之分後,每日廢寢忘食,勤練不輟。武藝也是一日千裏,精進神速。
原本稍顯繁雜的招數被陳雲分解成最基本的動作,或劈、或砍、或削。簡單明了,又可隨意組合,漸入返璞歸真之境。
……
“執事,執事。”
一名身材高大、魁梧的弟子對著身旁的張誌仙喊道。
喊了三四遍後,張誌仙終於回過神來道:“恩?怎麼了,徐正龍?”
“執事,弟子剛才使得這招劍法如何?可還標準?”
張誌仙一時之間沒有反應過來:“哦?劍法,什麼劍法?”
徐正龍奇怪的看著張誌仙:“早上一會功夫,執事已經是第二次走神了。以前自己練劍,執事從來都不會這樣,到底是怎麼了?”
張誌仙有些慚愧,這幾日總是莫名其妙想起那晚陳雲練武的情形,始終無法明白陳雲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就能從入門練至如此境界。江湖之上,門派林立,弟子門人更是不甚枚舉,但還沒有聽說能有陳雲一般這麼短時間就可以到達返璞歸真境界的。
“陳雲當日入門考核,表現還算不凡,不過在之後一年內先是分心研究《道德經》,不僅如此,平日習武練功也是從未見過。也不曾與他人比鬥過。自己一度以為陳雲墮入歧途,武藝荒廢,所以不在他人麵前顯露。為了這事,還暗自懊惱不該將《道德經》借給陳雲。卻不想大錯特錯。陳雲的武藝不僅沒有荒廢,反而是化繁為簡、追本溯源、返璞歸真,當真是一日千裏,將太清院一眾弟子拋在身後。如此良才美玉,怎麼會一直沒有發現。若是早些可以發現,悉心加以指導,此時必定更上一層樓,來日可期啊。全真又會多一棟梁之才。”
張誌仙見徐正龍劍法生硬、流於形式。徒具其型而無其魂,練起來仿佛死物一般,全然不知如何變化,與陳雲一比,真是天上地下,不能同日而語。興味索然,隨便說了幾句,便讓其自行練習、領悟。
張誌仙看了看身後的全真派,心中煩惱:“全真有全真的規矩。但凡新進弟子必須在太清院呆滿三年,而後經過考核才能進入四殿。然而陳雲此刻武藝精進,不僅超出太清院一眾弟子,就連四殿中也隻有寥寥幾人可與之比肩。這等資質、天賦放在太清院,就有如珠玉蒙塵,已然限製了陳雲的發展與進步,著實可惜。”
“全真派情勢一日不如一日,若還是固步自封,不知變通,也許要不了多久,江湖上就再也聽不到這個名號了。看來,是時候做出一些改變了。”張誌仙下定決心,也不耽擱,轉身向重陽殿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