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是怎樣煉成的(2 / 2)

憑什麼?唯一的解釋就是他內心深處的那種強烈自信、理性的長遠規劃征服了所有合夥人。也就是說,他的性格中有一種鮮明的東西在鼓舞、引導著合夥人,而這正是一般投資者缺少的。果然在37年後的1993年,他如願以償地登上了全球首富寶座。之後一直屈居第二,直到2008年重登首富寶座,2009年連任。

在巴菲特1965年開始掌管伯克希爾公司以來的44年間,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了42.63倍,伯克希爾公司的股價則上漲了5550倍(2008年末收盤價每股99900美元),超出前者5507倍。

即使麵對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伯克希爾公司出現了44年來的第二次虧損,也是業績最差的一年,依然取得了不俗成績。2008年伯克希爾公司股價下跌29.5%,淨值虧損9.6%,與同期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37%的下跌幅度相比,依然是令人尊敬的。要知道,2008年中國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年收益率是虧損50.6%,表現最好的也虧損了31.6%,與伯克希爾公司的投資業績相比差距甚遠。

巴菲特究竟是怎樣煉成的,除了上麵三大決定因素外,經常閱讀伯克希爾公司年報的讀者還知道,幾十年來他一直老調重彈那幾句套話,使得全世界想模仿他的人怎麼也不得要領,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即使擁有伯克希爾股票幾十年的老股東,雖然可以跟著巴菲特賺大錢,卻硬是不敢自己單獨去投資。除了查理·芒格、巴菲特的妻子和兒子、比爾·蓋茨等極少數人,很少有人能夠深入到巴菲特的內心世界裏去。

任何商業投資都有機密,投資大師巴菲特又豈能不知?他之所以大談政府雇員保險公司、可口可樂公司,是因為他知道在這方麵沒人能夠與他競爭,說出來也無妨。還有,他一方麵說判斷某家公司是否優秀的重要參考是公司管理層的經營能力和誠信,另一方麵又說在有些行業中最優秀的管理層也無法挽救企業命運,令人莫衷一是,可是又找不到他的岔子,因為兩者都對。歸根到底,外界越不知道他在做什麼,他的投資就越安全,他深知其中的利害關係。

巴菲特的觀點正確、簡單、辯證,普通投資者很難掌握其要領。例如他說股票投資的關鍵之關鍵在於“在合適的時機、以適當的價格、買入價值被嚴重低估的優秀股票,然後長期持有。”這句話很清楚、很簡單,但是很難學,誰也不敢說就已經把它學到手了。

本書按照巴菲特的成長及事業過程,全麵分析、總結了巴菲特在金融投資各階段的主要項目和操作手法以及人格魅力,引領讀者清楚地看出他是怎樣從一個普通經紀人一步步站在巨人肩膀上、一步步成為高人、一步步登上全球首富寶座的,其中有許多是對上述三大成因的深度剖析,非常有助於讀者更好地理解巴菲特和伯克希爾公司的成功秘訣。

嚴行方

§§1 從小就具有商業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