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的是錢慢慢變多的樂趣(2 / 2)

所以,巴菲特對錢是非常看輕的。這也符合一條規律:通常來說,當個人擁有的財富數額超過億元時,這時候的金錢對他們來說就隻是一種符號了。

可以說,在全球500強企業的首席執行官中,巴菲特的工資水平最低,而他的任職時間又最長(已經超過40年)。事實上,他在2003年8月11日就被美國《財富》雜誌評為“美國最強大的首席執行官”,名列第二的是比爾·蓋茨。

例如,巴菲特1980年的年薪標準是每年10萬美元,2002年時提高到33萬美元,相當於美國矽穀一名普通軟件工程師的工資水平。除了工資以外,他沒有任何股票期權,也沒有獎金分紅。

相反,在他手下的那些管理人員的年薪收入都比他高,其中有3/4的管理者年薪收入超過1億美元。在這種背景下,可以說如果巴菲特把他的年薪標準提高到1000萬美元,伯克希爾公司股東也不會有人站出來反對,因為即使1000萬美元也不過相當於公司年利潤的千分之一。可是巴菲特認為,33萬美元的年薪對他來說足夠了。

就在別人紛紛驚呼巴菲特的工資太低時,他隻是淡淡地說了一句“不要為錢工作!”而實際上,巴菲特是在用一種無聲語言告訴合夥人:“我領這麼低的薪水,照樣在為你們勤奮地工作。”

當然,對於巴菲特手下的那些管理人員來說,讓他們感到心情舒暢的不僅僅是高薪,更重要的是巴菲特對他們的信任。

每隔兩年,巴菲特就會給這些經理們寄一封信,內容大致上是建議他們要像對待自己的企業那樣去管理企業,不斷地在企業周圍挖掘一條經濟護城河。信的長度一般不超過2頁紙。

除了年薪收入外,巴菲特並沒有利用股東的共同財產為自己建造任何紀念物,既沒有巴菲特大街,也沒有巴菲特大廈;既沒有巴菲特高塔,也沒有巴菲特機場。甚至,伯克希爾公司連個正規的公司標誌也沒有。

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1998年年報致股東的一封信中勸慰說,現在有一點提示需要跟各位董事說一下,1998年伯克希爾公司控股的企業主管飛行公司的費用支出相當於他年薪標準的9倍,如果大家都一味要求增加薪水,那麼伯克希爾公司還怎麼能生意興隆呢?

普通讀者也許會問,巴菲特個人以及全家是不是就靠他這些年薪過日子呢?他斬釘截鐵地回答說“當然不是”。這也是其他靠工資過日子的人在這方麵與他無法比擬的。

[啟示錄]

無論是工作和生活都不要把錢看得太重,這樣才能充分享受到工作的樂趣。相反,如果把自己吊死在工資條上,人就成了工作的機器、奴隸,反而會在患得患失中因為一時失去工作而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