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巴菲特正在電腦上玩橋牌,他聽了傑克·伯恩的要求後毫不猶豫地答應了,然後就繼續坐到電腦前去玩橋牌。後來有人問巴菲特是不是打牌時心不在焉地作出了這個草率決定?巴菲特笑了笑說,其實即使是3億美元的價格也是非常值得的,他有這個自信。
傑克·伯恩由此感歎說,巴菲特是他“在這個世界上所見到的、最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企業家。”
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每年年報致股東的一封信中,總要從股東容易理解的角度出發,把整個公司的盈利來源分門別類地單列出來;如果遇到會計準則和股東理解不一致的地方,還要把它調整過來加以表達。
所有這些努力,在更好地服務股東的同時,實際上也意味著巴菲特的某種自信——伯克希爾公司的投資業績是經得起考驗的,也是優於其他同行的。這與絕大多數企業不敢詳細公布財務數據,或者公布數據時總要遮遮掩掩、語焉不詳截然相反。
除此以外,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每年的財務年報中還要就購並企業的條件做一段“廣告”,列出幾大收購條件。
年複一年的不厭其煩,在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同時實際上也同樣表達出了巴菲特的自信:明人不做暗事。其中特別有一條是中國人常說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完全放手讓公司管理層自主決策,隻要這些公司管理層能夠像對待自己唯一的企業那樣盡心盡力就行。
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1998年年報致股東的一封信中說,幾十年來伯克希爾公司背後一直擁有相當穩定的股東群,這些股東具有少見的長期投資眼光,他們基本上打算終生擁有該股票,這就使得伯克希爾公司管理層可以用一輩子時間來管理,而不必因為下一季度的獲利情況產生煩惱。當然,這並不表明公司管理層就不用關心企業經營情況了,隻是說完全不必因為短期利益而犧牲長期利益、因小失大。
他以政府雇員保險公司為例說,他和查理·芒格過去從來就沒有指示他們要怎樣做,今後也不會。他的主要任務就是為這些公司管理層提供一個絕佳的工作環境,讓他們徹底發揮聰明才智,完全不需要把時間浪費在毫無意義的董事會、記者招待會、分析師會議、投資銀行業者的演示文稿上,也不用擔心公司運轉的資金問題、信用評級、盈利預期等。完全放手,這也是巴菲特對自身的一種絕對信任。
[啟示錄]
巴菲特對自己的投資決策充滿自信,對旗下的那些明星經理人也同樣如此。這除了他的個人素質外,還與他心中始終有一本清楚的賬、始終握有對旗下子公司經營管理層的人事否決權有密切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