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年報成為最好的教科書(2 / 2)

所以巴菲特認為,公司首席行政官預估企業未來的成長率是多少這種做法相當危險。雖然他們通常是根據證券分析師和公關部門的要求才這樣做的,但這種預期的“高成長率”通常最終無法兌現。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許多美國企業預期自己未來的成長率會超過15%甚至30%,可是究竟有多少家企業會如願以償呢?你隻要看看過去的曆史紀錄,看看整個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美國盈利最高的200家上市公司中有多少家達到15%的年盈利增長率就一清二楚了。巴菲特甚至可以和你打賭,2000年美國獲利最高的200家公司,在接下來的20年裏年盈利增長率達到15%的公司絕對不會超過10家。

巴菲特的意思是說,投資者在閱讀財務年報中關於企業未來發展預期的時候,一定要看一看宏觀背景下該企業將來能否兌現承諾,而不要被該公司所畫的海市蜃樓迷惑了。投資者與其相信這樣的畫餅,還不如實實在在看一看它的業務經營以及在同行中的競爭優勢,以便更好地確定它的內在價值是多少。要知道,過於相信公司所作的預測將來一旦達不到這樣的數據,最輕鬆的辦法就是在年報上弄虛作假。這樣很容易形成惡性循環,年年這樣造假下去,投資者哪一年都看不到真實情況。

所以巴菲特的經驗是,對那些習慣於以絢麗的盈餘預估來吸引投資者的財務年報總是抱懷疑態度。雖然這種預估也有人能做得到,但畢竟是極少數,大多數人是過於樂觀了,也有一部分完全是騙子,遺憾的是投資者實在很難分辨出他們究竟誰是誰。

而對比伯克希爾公司的財務年報,不但敘述得明明白白,唯恐不能做到每個人看得懂;也從來不進行什麼預測,如果有預測也總是提醒投資者對未來不要抱過高期望。所以這些,恰恰與上麵的做法相反。

容易看出,巴菲特是把伯克希爾公司年報當作該公司與社會公眾進行交流的唯一方式看待的,所以不但每年都由巴菲特親自執筆,而且40多年來的風格一直沒變。無論股東還是社會公眾,隻要認真讀一讀該公司年報,就會對公司業績和策略有非常清楚的了解。

[啟示錄]

亞當·史密斯說:“一位投資者閱讀了過去20多年來巴菲特致股東的信,就相當於閱讀了一本教科書,而這本教科書也許是目前能夠找到的唯一的也是最好的關於股票市場、財務、投資的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