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家證實,三千多年前北京地區已經出現城鎮文明。最早的北京人是不是周口店的北京猿人?我說不準。有詳細記載的,譬如荊軻刺秦王,“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這樣的燕趙悲歌,倒是很能說明北京人豪邁的性格和正義感。事敗之後,燕太子丹逃難到遼東,仍然躲不開秦兵的追捕,投河自盡,如今本溪市郊的太子河邊還流傳著許多悲壯的故事。
雖然北京地區開化很早,我看土著北京人並不多,因為遼金時代這裏就是北國半壁江山的都城,此後的元明清,直到新中國,除去短暫的時間,北京皆為首都。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嘛!絕大部分北京市民是從全國各地遷來的。但是他們的子女,生在北京,長在北京,受到京都文化的熏陶,又都變成了京油子。油,並不完全是貶意,也含著聰明、見多識廣、隨機應變的意思。
其實,北京人除了懶、油、仗義,還很寬厚。譬如,不論你是什麼人,隻要有一技之長,或在某一領域小有名氣,皆可稱爺:賈寶玉是寶二爺,賽金花是賽二爺,二道販子是倒爺,蹬平板三輪車的是板爺,和尚、道士是陀爺,暴發戶是款爺,耍嘴皮子的是侃爺。“十億人民九億侃,還有一億在發展”,可見北京人創造的這個“侃”,這種幽默的影響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