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如今朝裏能打仗的人是不多了,朕也不想放手讓童樞密就這麼草率外出,稍有閃失都是大宋的不幸。”趙佶一陣頭疼,扳著手指頭算算哲宗時代留下的老臣,不是和自己不對付的就是行將就木的耄耋老人,真的沒有幾個能用的了。
“學士大人上次不是出了上中下三策嘛,上策如今行不通不如擇中策,合圍之計。”梁師成很明白官家得過且過的性情,能解燃眉之急就是大功一件。他固執地認為梁山賊人會呆板地躲在山上,任朝廷軍隊形成包圍圈,那些打到濟州地界的更是被直接忽略掉。
“京東路關乎大宋出兵收複幽雲,是該讓個嚴謹的人盯著了,師成聽你話裏有話,是不是已經有了最好的人選了?”趙佶重新回到龍椅上,惆悵地問道。
“確實,但隻怕官家不答應啊。”
梁師成故作神秘勾起了趙佶的興致,“不妨說來聽聽,興許朕也屬意此人呢。”
“老奴要推薦的人正是現攝開封府府尹的康王殿下。王爺他雖然年紀很小卻是文武雙全,兼有性格沉穩很少給官家惹是生非。去京東路隻是圍困賊人山寨比行軍打仗要容易很多,即使賊人張狂發動攻擊也有高太尉坐鎮,已經立於不敗之地。”梁師成甜言蜜語捧起了趙構,好像非他出馬不可。
說到文武雙全就讓趙佶想到了幾年前的趙構,別的皇子在書堂中溫故而知新他卻穿梭在羽林衛中和一幫武人摸爬滾打,也是他當時不太重視九子。
忽然想到賞花會上那句‘驀然回首’,難道是另有所指,指向尚在幽深之中的自己麼?
趙佶感慨良多,半天沒有開口說話。
梁師成不會錯過官家分神的機會,就又進了幾句言語。
趙佶心情沉重,隨口應了一聲起身朝後麵後苑走去,方向直指慈元殿。
身後的梁師成露出了一抹淺淺的笑容。。。
趙構處理著開封府瑣碎的民間案件,忽然大堂之外有人尖聲唱起:“聖旨到!”
他不敢怠慢下了知府高椅,三兩步走下來到外麵恭候傳旨的公公。
“敕門下開封府知府。。。”一聽就知道是向自己傳達,撩衣襟下拜。
那公公看王爺端正了身子洋洋灑灑說了百多字,趙構聽得異常驚訝,不敢相信這是宮裏傳來的旨意。
父皇竟然讓他準備監守京東路的大軍,配合高俅完成合圍梁山的計劃。
“故茲詔示,想宜知悉。”說完,公公把聖旨橫在趙構的麵前,“王爺,接旨吧。”
“臣遵旨。”趙構雙手捧過黃錦緞站起身子,猶豫後還是向公公問道:“旨意真的是父皇的意思?”
“難道你懷疑咱家亂旨不成?這可是梁公公親自交代下來的,千真萬確。”公公臉色陰冷,“王爺還是盡快遵照聖意辦事的好,咱家先走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