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可能時時處處都置身於熟人圈中,應該認識到,一個健全的人在熟人圈裏需要交際,在陌生的環境中也需要溝通。
兩個陌生人同住一客房,互相不言不語,多叫人難受?與不熟悉的人同乘一輛車兒個小時都互不旁視、默默無語,又顯得多麼尷尬……
人不可能時時處處都置身於熟人圈中,應該認識到,一個健全的人在熟人圈裏需要交際,在陌生的環境中也需要溝通。初次交往中,如何說話才能做到準確,說得得體。
1.以寒暄引路。在社交活動中,寒暄更能起到彼此由陌生到認識到熟悉的橋梁作用。生人初次會見,開始會感到很不自然,無話可說。這時找些似乎無關係的“閑話”聊起,彼此就可以正式不斷交談了。寒暄的內容無特定限製,別人也不會當真對待,但也應到什麼山唱什麼歌,與交往的環境和對象的特點相吻合。
2.請“第三者”插足。引進“第三者”是找話說的一種途徑,了解對方一些簡單情況後,可提及您的熟人圈中與對方也同樣熟悉的人的一些情況,引發對方的話題。“×××也在您的單位嗎?”“他跟我是老同學。”幾句話就能找到話題。特別是談及的人是您的朋友,跟對方關係也很密切,那麼彼此間的心理距離一下子就能縮短很多,對方也很容易產生親和的態度,把您當作朋友,這樣談話的內容必然會越來越多。
3.找熱門話題。一般情況下,絕大多數人都對熱門話題感興趣。不管說深說淺、說是說非,對方都能插上幾句。與陌生人相遇,盡量找些新的、人們又普遍關注的“熱點”來引發話題,根據不同對象說城市房改、說股市行情、說國際形勢、談體育新聞都很容易引起對方的議論。
4.可觸景生情。與陌生人交談,單一的隻是扯扯籍貫、住址、身份等,一則顯得生硬,像是查戶口的,二來也“無話則短”難以持續,重新出現冷場。要是能善於睹物生情,由此為題也能有助於雙方的交往。如果同路旅行,設法引對方開口,把去處、意圖、身份等作為閑談的內容後,就可隨景觀的變化,“浪打天門石壁開”地展開話題:路過集市可以談市場,見到服飾可以談時裝,見到副食品可以談烹調。這樣既可以不斷轉換話題,不斷地交談下去,也能消除雙方的旅途寂寞,增進彼此的友誼。
至於如何說得得體,還應從以下幾個方麵注意。
1.掌握興趣原則。自己感興趣而對方不感興趣的話題應該少談。比如對方對“釣魚”既不愛好,又不在行,你卻滔滔不絕說得津津有味,他不但插不進話,甚至還會感到厭惡。對方感興趣而自己不感興趣的話題,應該適時暗示。一是順水推舟,利用對方談話中的基本內容,把話題順勢轉移開去;二是移花接木,借用對方談話中的某個細節,把話題轉移別的內容上去。對雙方都有興趣的話題,則不應隨便偏離,要相互補充、相互滲透。這樣最容易調動他人的注意力,煥發對方的積極熱情,使其不由自主地被你所吸引。
2.注意相似因素。人們傾向於喜歡在某方麵或多方麵與自己相似的人。與生人交談之前,應從各方麵了解能反映對方特征的信息,在外地碰到同一地域的人,你操家鄉口音,對方會感到親切,因為文化背景相同。在年齡上,老年人愛與老年人做伴,青年人願與青年人為伍,這是由於年齡相似,彼此的興趣愛好和節奏都容易協調。如果你與所要交談的對象年齡上懸殊過大,作為主動者,你應力求找出與對方年齡結構相合拍的話題。麵對女青年,如果從姓名、年齡、籍貫、職業、婚否逐項問下去,盡管你是無意,對方也會產生錯覺和戒心。與社會地位與經濟條件不如自己的人交談,千萬不可閉口擺架子,張口擺闊氣,否則,勢必使對方產生逆反心理和不滿情緒,出現“話不投機半句多”的局麵。
3.要誠懇坦率。與人初次相識,“開場白”中的自我介紹不應自我貶低,這樣做一則對方會認為你言不由衷、虛情假意;二則可能以假當真,對你不屑一顧。同時,也要防止自我炫耀,那樣做一會叫人覺得你誇誇其談,華而不實;二會令人產生退避三舍的心理。在激發對方交談欲望的同時,也應注意如果對方支吾其辭,顯然想回避某個問題時,就不能追根究底,勉為其難,特別不能主動打聽對方的隱私,否則就難以順利進人一種有共同語言可以交流的溝通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