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有句名言說:“一個人的思想決定他的為人。”我們也可以說,一個人的態度決定他的一生。能力是態度綻放的花朵,成功與失敗是態度結下的果實,因此,你收獲的是成功還是失敗,完全取決於你自己的態度。態度造就個性,正確的態度往往能讓你的能力盡情綻放,無論你身處何地,身處何境,隻要你端正態度,你的能力遲早會放射光芒。通過不抱怨,你會發現,不抱怨是內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它使你更積極,更有活力。
在半山腰處,有座小小的寺廟。大堂裏,供奉著一尊石佛,朝聖者日日敬拜;門口處,鋪設著一塊石板,朝聖者日日踩踏。有一天,心生怨氣的石板忍不住發起牢騷來:“同樣是石頭,我躺著,灰頭土臉,受人踩踏;你坐著,高高在上,受人敬拜。世道為什麼如此不公平呢?”石佛微微一笑,答道:“是的,我們來自深山的同一塊石頭,但我挨了千刀萬鑿,才站在了這裏,而你隻是挨了幾刀而已,所以就隻能鋪在地上給人墊腳啊。”
可惜的是,在現實的工作中,有些員工隻知道抱怨公司,卻不反省自己的工作態度,他們根本不知道被公司重用是建立在認真完成工作的基礎上的。他們整天應付工作,並發出這樣的言論:“何必那麼認真呢?”“說得過去就行了嘛。”“現在的工作隻是個跳板,那麼認真幹什麼。”結果,他們失去了工作的動力,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當然,他們也不可能在工作中取得斐然的業績。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失去了本應屬於自己的升遷和加薪機會。所以,想要受到萬人膜拜,首先要自己付出努力,能夠承受生活給予的各種困苦。成功從來都是來之不易的,抱怨隻會讓成功越飛越遠,隻有努力工作,努力奮鬥的職場人,才會享受到成功的幸福。
2.拋棄浮躁,成功不能一蹴而就
生活中常說的急性子、毛手毛腳、心浮氣躁,想一口氣吃出個胖子、一鋤頭挖口井等等,都是缺乏耐力、性格急躁的表現。克萊門特·斯通曾說:“理智無法支配情緒,相反行動才能改變情緒。”對於這樣的表現,深層的原因很複雜,比如社會的競爭壓力、快速的生活節奏等。的確,由於生活的環境,我們很容易被改變。“不浮躁”是員工最起碼的工作態度,也是職場最基本的要求。你可以能力低於別人,但如果你連不浮躁地去工作都做不到,那麼你的工作是存在風險的,職位也是不牢固的。一個做事不浮躁的人,凡事都能盡心盡力去做,這樣的員工是受老板青睞的,也是有前途的。
在芝加哥一家百貨公司受理顧客提出抱怨的櫃台前,許多女士排著長長的隊伍,爭著向櫃台後的那位年輕女郎,訴說她們所遭遇的困難,以及這家公司不對的地方。在這些投訴的婦女中,有的十分憤怒且蠻不講理,有的甚至講出很難聽的話。櫃台後的這位年輕小姐,一一接待了這些憤怒而不滿的婦女,絲毫未表現出一點兒憎惡。她臉上帶著微笑,指導這些婦女前往相應的部門,她的態度優雅而鎮靜,使在場的人感到非常驚訝。
站在她背後的是另一位年輕小姐,在一些紙條上寫下一些字,然後把紙條交給站在前麵的那位女郎。這些紙條很簡要地記下了婦女們抱怨的內容,但省略了這些婦女原有的尖酸而憤怒的語氣。原來,站在櫃台後麵、麵帶微笑聆聽顧客抱怨的這位年輕小姐是個聾子。她的助手通過紙條把所有必要的事實告訴她。有人對這種安排十分感興趣,於是便去訪問這家百貨公司的經理。
經理說,他之所以挑選一名耳聾的女郎,擔任公司中最艱難而又最重要的一項工作,主要是因為他一直找不到其他具有足夠忍耐力的人來擔任這項工作。
我們要堅信機會來自於汗水,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隻有今天的努力,才能換來明天的收獲。機會隨時都在你身邊。主動地工作,實際上就是主動地抓住機會。同樣的兩個員工,一個浮躁,一個高效,不同的工作態度也注定了他們職場生涯的不同。盡管我們都希望自己可以成就一番事業,但也要先從每件小事踏實地做起。即使事情再小,隻要做出成績來,就有被提升的機會。坐而空談,不如起而實施。踏實做事,好過誇誇其談。公司領導不是傻子,領導大多數還是更喜歡踏實做事的員工,因為他們心裏清楚,隻有踏實地為公司做事的人才會給公司創造更多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