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對建國前夕我黨創辦的大連大學的回憶(2 / 3)

(二)

經過四個多月的努力,大連大學的籌備工作基本就緒。1949年3月1日,大連大學先行上課。3月15日,發表了旅大行署(關東公署改為旅大行署)副主席、中共旅大區黨委(地委改為區黨委)副書記李一氓兼任大連大學校長的公告。當天,李一氓校長到校視事。同時宣布:段玉明任大連大學黨委書記兼大學秘書長;屈伯川任大連大學工學院院長兼化學研究所所長;沈其震任大連大學醫學院院長,李震勳任副院長;孫文彬任大連大學俄語專修科主任;廖玉傑任衛生研究所所長,陳真任副所長。

4月15日,大連大學隆重舉行創校典禮。中共旅大區黨委書記歐陽欽在會上講話。他指出:“我們共產黨人革命的目的,就是為發展生產,建設國家。”“現在東北全部解放了,不久全中國也要解放,我們就要集中全力來建設,大連大學就是為著建設而辦的”。他在講話中還提出了“學與用統一”、“教與學統一”、“向蘇聯學習”等原則。李一氓校長在講話中提出,把實事求是作為大連大學的學風。他說:“實事求是,是好的求學態度,也是好的為人態度,也是我們將來做工作的態度。”

關於大連大學的領導關係,中共中央東北局宣傳部於3月11日給旅大區黨委的公函中明確規定:“大連大學在方針、學製、業務與政治教育等方麵應接受(東北局)大學委員會的指示,如指示與區黨委指示在原則上有矛盾時,仍應執行大學委員會的指示,但須將區黨委的指示報告大學委員會,最後請東北局解決之。關於黨務工作、行政經費等問題均由區黨委負責直接領導之。”

大連大學在創建時,黨組織選派的學校領導幹部中,“八一五”前參加工作的有48位。他們經過長期革命鬥爭鍛煉,有領導工作經驗,不少人受過高等教育。如段玉明曾由黨派到蘇聯學習過無線電工程,在延安時,負責黨中央與共產國際的機要和電訊聯係;屈伯川留學德國獲化學工程博士學位,1940年在延安任自然科學院教育處長;沈其震留學德國,是醫學專家,曾任新四軍衛生部長;大學輔導處長羅若遐讀過大學,後來參加長征;還有李震勳、陳維帆,範大因等,都是在抗戰時期到延安等地參加革命的。

大連大學的師資,除從香港招聘來的教師和原有工專、電專和醫學院的教師外,1949年春、夏先後派幹部到新解放的各大城市招聘教師和采購圖書儀器。從原有高等學校的教師、工廠企業的技術人員中,以及從剛回國的留學生和剛畢業的大學生中,又招來一大批能勝任理、工、醫科和基礎科學教學的人員。其中,現任大連工學院教授的有:胡國棟、楊長、薑際升、蔣德川、朱竹林、袁萬鍾、李呂輝、戴曙等。到當年暑假後,大連大學已經初步形成了一支數量上和質量上都相當可觀的教師隊伍(包括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和醫院的醫務工作者)。教授已達59名,副教授12名,講師21名,助教39名,共131名。當時,這支教師隊伍的技術水平是較高的,在政治上是進步的,很多人在解放前閱讀過進步書刊,對國民黨的反動腐朽統治不滿,在國統區或國外,就向往解放區。青年教師中,不少是讀書時學生運動的積極分子,有的是地下黨員。當時,大部分教師工作很積極,很有事業心。這是辦新型正規大學的重要條件。

1949年8月1日,中共中央東北局和東北行政委員會做出《關於整頓高等教育的決定》。規定工、農、醫等學製為四年畢業;對現有學生實行嚴格甄別,必須具有高中畢業程度,經入學考試合格者,方得編入本科。大連大學遵照這一《決定》,對全校學生進行了一次甄別。例如,工學院預科精減了172人,占學生總數的26%,隻有94人升入本科,其餘仍編入預科學習。加上醫學院和俄語專修科,共精減了約300名成績差、尚不夠初中畢業程度的學生。這期間,工學院電訊專修科機務二期學生34人、三期學生33人相繼畢業,8月份全校學生共有873名。

東北地區因日偽統治和國民黨發動內戰,高中畢業生缺乏,程度較差。為保證本科生質量,大連大學在1949年暑期派人到北京、上海招生。由於大連是東北地區解放較早的大城市,廣大青年學生向往大連,因此報名應考者十分踴躍。例如,工學院在北京錄取的學生隻占考生的6.8%,上海錄取生也隻占考生的17.2%。其中,有不少在大學已讀過一、二年甚至三年的學生報考。有的學生同時考上了其他著名大學也不去,而來到大連大學。新生9月到校。10月10日成立大學第二部,對490名新生集中進行政治教育,由顏健予、雷天嶽任正副主任。經過兩個月學習,學生政治覺悟有很大提高,結束前申請入團者百人以上,有48人入了團。12月13日,二部學習結束,123名新生分配到醫學院學習,267人分配到工學院學習。連同原有一年級本科學生,工學院共有462人;醫學院四九級(秋班)新生130人,加上春班107人,共有本科學生237人;俄專10月份從華東人民革命大學轉來122人,加上一二期82人,共204人。12月份全校學生已達1464人。

1949年7月,大連大學校長李一氓調離大連去北京工作。10月1日東北人民政府任命著名曆史學家呂振羽任大連大學校長兼大學黨委書記。10月30日,呂振羽到校後,集中精力抓學校建設,按照建校時確定的人民正規大學的辦學方針繼續前進。從1949年11月到1950年4月的工作,主要抓統一領導,建立製度。接著,又著重抓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到1950年暑期,經過學校領導和師生員工的共同努力,學校建設已初見成效。第一,初步建立起各項規章製度,實現統一領導。在修訂的《大連大學暫行校章》中規定:“本大學為正規的人民大學,以研究高深學術,培養新民主主義建設所需要之具有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有高等文化水平、掌握豐富的科學知識,學習掌握馬列主義與毛澤東思想的精神與實質的高級專門人才為宗旨”;規定工學院學製為四年,醫學院學製為五年,俄專學製為二年。工學院的前三年和醫學院的前四年為基礎課和專業課程的學習,後一年分別到工廠、醫院實習;並將原來已定的一學年三學期製改為一學年兩學期製;對學校組織機構和各院係的課程設置、學生成績考核、校規校紀、校產管理等,都做了具體規定,初步建立了各種工作製度和工作秩序。第二,對全校幹部、教師和學生加強了思想政治工作。學校首先抓了黨內外幹部的政治學習,經常組織學習討論會,提倡為追求真理,暢所欲言;注意掌握黨的知識分子政策,提出“發揚民主,思想自由,研究自由”、“黨團公開,解除顧慮”等口號,調動廣大知識分子的積極性;在學生中開展政治思想教育。黨團公開後,積極進行建團工作,並通過團組織開展同青年“交朋友”活動,以團員的模範作用影響和帶動廣大青年不斷進步。第三,強調樹立民主精神、照顧全麵、緊張積極、艱苦創業、克服困難、樸素嚴肅的校風。第四,在教學工作上進一步貫徹“教員教好,學生學好”的原則,學校初步出現了熱烈緊張的教學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