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一個“三好”班學生幹部的彙報(2 / 3)

我們首先學習了全國“三八”紅旗手侯毓汾教授的先進事跡。她通過在國外打工學習,掌握了染料專業頂尖技術,開啟了中國染料工業的先河。我們也學習了化工係身邊的李華同學,她給我們樹立了戰勝病魔、發憤圖強、刻苦學習的榜樣。

為推動我班的政治學習,他們鼓勵我們課餘時間學習毛主席的哲學思想,學習劉少奇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做一個合格的革命者。

在濃厚的政治氛圍中,全班同學積極要求進步。由於發展一位出身資產階級家庭、刻苦學習的張高華同學入團,推動了全班同學入團的要求,使整個班級形成了生機勃勃的良好局麵。

濃厚的政治氣氛化為刻苦學習的動力。當時政治活動較多,為擠出時間,安排好政治活動和學習兩不誤的方法,就要求全班同學“站起來一陣風,坐下來一個坑”。同學們上課注意聽講,下課抓緊複習。為了抓緊時間學習,周日買肥皂、牙膏等生活用品,都派代表到市裏去購買,市“三好”學生李錦簇說,我們不能浪費這黃金一樣的學習時光。

良好的學習風氣的形成,對同學學好功課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由於刻苦學習,全班同學各科學習成績優良率在80%以上。

經過四個年頭學校精心培養與鞭策,在染651班形成了一個良好的班風,那就是政治上奮發向上的風氣,學習上刻苦鑽研的風氣,生活上艱苦樸素的風氣,感情上團結友愛的風氣。

49年後的染651班,同學們都已年過花甲,雖然已退休在家,但他們的作風未變。在三十多年的工作生涯中,每個人都不辜負學校的期望,留下了為社會主義祖國奉獻人生的軌跡。

旅大市“三好”學生石波等8名同學,畢業後奔向祖國的大西北,在偏僻山區長壽縣創建了國家大型染料廠——四川染料廠。他們從廠區三通一平到試車投產,都立下了汗馬功勞。投產後,石波任廠長,指揮千軍萬馬,奮鬥在生產第一線,每年為國家創造1.4億~1.5億元的產值。十幾年後,又轉向重慶市外貿委任副主任,張其英任四川染料廠總工程師,李國臣任四川染料廠設計院的院長。

旅大市“三好”學生李錦簇,在化工部染料工業科技情報中心站任副站長。三十多年來,她組織全國化工行業情報技術交流,出版行業核心刊物——《染料工業》、《染料文摘》等,為化工部製定“八五”、“九五”、“十五”規劃提供全部資料,並出版了《化工產品手冊(染料)》、《染料品種手冊》、《印染助劑手冊》等工具書,為國家染料工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在學校一直刻苦學習的典型、旅大市“三好”學生潘淑君,成為大連化工研究所的剖析專家。憑她高超的剖析手段,為大連化工研究所提供了幾十個品種,為國內染化助劑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團支部宣傳委員王連鳳,任保定第一電影膠片廠衛星膠片研究的專題組組長。三十多年來,在研製的衛星偵察膠片中,大則十幾公裏,小則隱形特種膠片,都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為國家的國防工業,航天工業做出了貢獻。她退休後仍被返聘,直至2006年才做完她自己研究的一個專利產品鑒定而退休。她榮獲軍隊一等獎一次,國家三等獎一次,部級二等獎4次。

在工作中,有25人走上技術領導崗位。他們是:郭國盛,鞍山市石化局局長;石波,重慶市外貿局副主任;李錦簇,化工部染料工業情報中心站副站長;趙再長,沈陽市輕工局副局長;潘吉魁,重慶市化工局計劃處處長;唐玉林,青島市化工局計劃處處長;董建國,天津染料總廠總經理;張其英,四川染料廠總工程師;李國臣,四川染料廠設計院院長;李雲祥,青島染料研究所所長;吳淑芝,青島染料分廠廠長;王家新,五機部424廠副總工程師;蔡曉齊,北京931辦公室主任;相傳忠,五機部三七五廠副總工程師;餘維賢,撫順礦務局十一廠副廠長;潘淑君,大連化工研究所專題組組長;王樹仁,鞍山市東亞碳纖維廠廠長;王誌森,大連輕工研究所副所長;李日信,大連染料廠分廠廠長;張高華,江蘇省海關檢測室主任;石繼征,大連染料廠副總工程師;孫貴榮,吉林染料廠副廠長;王連鳳,保定第一電影膠片廠膠片研究組大組組長;郭鶴亭,保定市第一電影膠片廠培訓中心校長;孫紹南,四川染料廠安全處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