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由於勞動分工而使同一數量的人所能完成的工作數量得到巨大增長,是由於三種不同的情況:第一,由於每一個工人的熟練程度的提高;第二,由於節約了從一種工作轉向另一種工作普通所喪失的時間;最後,由於發明了很多的機器,便利和簡單化了勞動,使一個人能幹許多人的活。

第一,工人熟練程度的改進必然使他所能完成的工作數量增多;而勞動分工,通過使每一個人的業務降為某種簡單的操作並使這種操作成為他終生的惟一職業,必然使工人的熟練程度提高許多。一個普通的鐵匠,盡管習慣於使用鐵錘,但卻從來沒有做過釘子,如果一旦有必要讓他去試著做釘子,我確信他一天做不出兩三百枚,而且是很壞的釘子。一個慣於做釘子的鐵匠,但他的惟一的或主要的職業不是釘匠,用他最大的努力,很難每天製造出比800枚或1000枚更多的釘子。我見到幾個20歲以下的青年,他們除了製釘以外沒有做過任何其他的手藝,當他們奮力而為時,每人每天能造出2300枚釘子。可是,造釘決不是一種最簡單的操作。同一個人要拉動鼓風爐,有時要攪動或調整火力,把鐵燒熱,錘打釘子的每一個部分;在鍛造釘頭時,他還不得不改變他的工具。製造一枚針或一個金屬紐扣所劃分的不同操作全都要簡單得多,一生惟一的職業就是從事這種操作的人,其熟練程度常常要大得多。完成這些製造品的某些操作的速度,在那些沒有親眼目睹的人看來,好像是人手不可能達到的。

第二,從節約由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所喪失的時間得來的好處,比我們驟看起來所能想象的要大得多。不可能很快地從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在不同地點、用不同工具進行的工作。一個農村織布匠,同時也耕種一小塊土地,從他的織布機走向地裏,又從地裏回到織布機,必然要損失大量的時間。當兩種手藝能在同一個工場內進行時,損失的時間無疑地要少得多。但即使在這種場合,損失也是很大的。一個人把他的手從一種業務轉向另一種業務時,普通都要閑蕩一會兒。當他最初開始新的工作時,很少是非常全神貫注的;他像他們所說的,心不在焉,有一些時候磨磨蹭蹭,並不認真幹活。每一個農村勞動者,每隔半個小時就得改變他的工作和工具,一輩子幾乎每天要幹20種不同的活,自然而然地或者說必然地會養成閑蕩和漫不經心的習慣,使得他幾乎總是懶懶散散,即使在最緊迫的場合,也不能用力衝擊。因此,除了他在熟練方麵的欠缺,單是這個原因,也必然總是要大大減少他所能完成的工作量。

第三,也是最後,每一個人必然知道,應用適當的機器能在多大程度上便利和簡化勞動。不必舉例了。因此,我們隻想說,使勞動得以如此便利和簡化的所有那些機器的發明,最初似乎都是由於勞動分工。當人們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單獨一個目標上、而不是分散在許許多多的事物上時,他們就更有可能發現比較容易和比較迅捷地達到任何目的的方法。但是由於勞動分工,每一個人的全部注意力自然而然地集中在某個非常簡單的目的上。因此,自然可以預期,從事每一個具體勞動部門的那些人,總有某一個人不久就會找出完成他自己的具體工作的比較容易和比較迅捷的方法,隻要工作的性質容許做出這種改進的話。在勞動分工最細的那些製造業中所使用的機器,大部分最初都是普通工人的發明,他們每個人都從事非常簡單的操作,自然要用心去找出完成工作的比較容易和比較迅捷的方法。慣於去參觀這些製造業的人,常常會看到一些非常美妙的機器,這就是這類工人的發明,用來便利和簡化他們自己擔任的那部分工作的。最初的蒸汽機常常要雇用一個男孩,當活塞上升或下降時,就去打開或關閉汽鍋與汽缸之間的通道。有一個貪玩的孩子注意到,用繩子把開閉這個通道的活門的柄係在機器的另一部分上,活門就能自動開閉,於是他可以自由地去和同伴玩耍。自從這種機器初次發明以來,最大的改進之一就這樣由一個想節約自己勞動的兒童發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