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秦王韜略觀虎鬥 巫師蠱惑昏庸帝(2 / 3)

李世民揚鞭策馬,直奔高墌城而去。由於不失時機地窮追猛趕,很快追至高墌城下,拒守住涇水南岸,切斷了宗羅喉的回城之路,使他成為一支孤懸之軍。

這時候,薛仁果已得到宗羅喉戰敗的消息,隻得在涇水北岸,緊靠高墌城下列陣,如臨大敵般地產密注視著李世民大軍的一舉一動,囂張的氣焰,一落千丈。

李世民召來羌族人首領梁胡郎,對他說道:“宗羅喉身邊人馬不足三千,已是窮途末路了,你去勸說他歸順吧!我會寬待他的,不要再替那個嗜殺的屠夫賣命了!”

經過一番勸誡,次日,梁胡郎果真領著宗羅眼來見李世民,這位驍勇善戰的大將跪伏在地上請罪說:“我有眼不識泰山,遲至今日才來歸順,請求治罪!”

李世民急忙拉他起來,說道:“遲到的醒悟也是好的,歡迎你加入唐軍隊伍。”立即任宗羅喉為大將軍,仍讓他帶領原來的人馬。

宗羅喉激動得熱淚直流,又說道:“恨自己有眼無珠,錯把屠夫當好人,成為他殺戮老百姓的幫凶。”

李世民笑著規勸道:“來日方長,以後還有立功贖罪的機會。唐朝建國不久,中原還沒有統一,英雄大有用武之地,跟著我好好地幹吧!”

宗羅喉這才高興起來,向秦王請示道:“我的部下都是隴山以西的人,他們自小習於騎射,性情剽悍、作戰驍勇,在幾次戰役中失散許多,我想去把他們召集回來。”

李世民當即批準了他的請求,對他說道:“你先去城下向薛仁果說幾句話,勸他早日投降。”

宗羅喉便與梁胡郎、鍾利俗等庳來薛軍中的將領,來到高蟪城下向城頭的守軍喊道:“我們已歸順唐朝,成為秦王麾下的大將了!奉勸你們及早悔悟,別再隨著薛仁果一起禍害老百姓,與唐朝作對了!”

薛仁果聽說之後,嚇得趕忙把部署在涇水北岸的西秦軍隊召回高土庶城內,準備據城而守,繼續負隅頑抗。

可是,他的軍隊內部早已人心混亂,大有分崩離析之勢。宗羅喉等人的投降加速了薛軍的瓦解。

當晚,天快黑的時候,薛仁果的親兵隊長渾幹、翟長孫悄悄地從城上墜下來,向唐軍投降。

到了半夜,守城的薛軍將士如潮水一般,從高墌城裏跑出來,主動投降唐軍。

次日黎明,薛仁果本想召集人馬拚死一戰,但是一看將士已無心再戰,正是兵敗如山倒,大勢已去,無力挽回敗局了。

決定之後,薛仁果就下令開城投降,要手下人將自己捆縛起來,親自來到唐軍營中。

李世民宣布接受薛仁果投降,並吩咐把他押回長安,由皇上處置。

接著,西秦治下的其他郡縣也隨著來降,薛舉的次子薛仁越等,帶著人馬主動投降,還有黃門侍郎褚亮、郝瑗之子郝炎等,都主動歸順了唐朝。

經過這次戰役,李世民收編了薛仁果兩萬多名精兵,獲得人口近十萬人。

自此,隴右地區已經平定,完全歸李淵控製,唐朝政權來自西麵的最大威脅解除了,關中局勢基本穩固了。

唐高祖李淵接到快馬捷報,知道李世民已經平定了西秦政權。薛仁果等已經投降,非常高興,認為這等於消除了一塊心病,便立即派人前去慰勞三軍。

在唐軍得勝凱旋,返回長安途中,沿途百姓紛紛前來慰問,他們身受薛氏父子之害,都把唐朝的軍隊當做仁義之師,有的人提著水壺、端著茶水送到將士們手中;有的把蒸熟的饅頭、雞蛋之類塞到將士們手中,情景極為感人。

當百姓們看到囚車中的薛仁果時,頓時叫罵起來:“你這殺人不眨眼的暴君,也有今日,這是老天對你的懲罰!”

還有許多身受其害的百姓們,用土塊、石子向囚車中的薛仁果砸去,還有人向他吐唾沫,甚至有人要躥向囚車親手打死他,嚇得這個暴君雙手抱頭,渾身抖作一團,連看一眼也沒有勇氣了。

次日,李淵下令,把罪大惡極的薛仁果拉到長安的鬧市口斬首示眾,這顯然就是殺“首犯”以謝天下的輿論宣傳也舉,其時為唐朝武德元年(618)十一月。

對薛仁果的舊部人員一律交給李世民統轄,這是李淵籠絡人心的一貫做法,是剛建立起來的大唐王朝得以經受性嚴峻考驗的有效保證。

李淵父子這麼做的結果,使唐軍的實力大為增長,聲勢更加強大了。

消滅了隴右地區的薛氏父子,李淵認為關中的西麵還有一個潛在的敵人一一李軌,不能讓他在自己的臥榻之側酣睡,必須盡早將其消滅。

李軌,字處則,是今天甘肅武威人。隋朝時,武威在當時叫姑臧,是涼州的台所,負責管轄河西走廊地區。

同李淵一樣,李軌也是隋朝的舊臣。當時,李軌擔任武威鷹揚府的司馬。這司馬一職,在隋朝位於將軍之下,協助府中將軍管理軍隊事務,參與軍事計劃與活動。

由於李軌本是武威人,家中富有,平生喜好俠義之舉,又愛抱打不平,深得府中人士的信賴。

原武威府中的主簿梁碩是一個胸懷大誌、謀略過人的人,他與李軌交誼甚厚,兩人常在一起飲酒談心。

一天,梁碩對他說道:“朝廷暴政,已引起天下大亂,你我都要做好幹大事的準備。”

李軌忙問:“我們之間不是外人,不妨明說。”

梁碩告訴他道:“自古得人心者得天下,首先當從收攏人心上做起。你家中存糧不下萬擔,為何不能取出一些來賑濟貧民呢?”

李軌點頭稱是回家後即開倉濟貧,受到當地百姓歡迎,一時間,李軌威信甚高,同僚也更加敬重他。

不久,薛舉父子在金城起兵,揚言要攻打涼州,由於他們殘忍好殺,老百姓都嚇得驚慌失措,盼望有人能出來領導大家阻止薛氏父子的進攻。

粱碩對李軌說:“機會來了!我們應該挺身而出。”

他把自己的計糊向李軌說了一遍,李軌笑道:“以後你可得幫助我啊!”

梁碩笑道:“義不容辭。”

於是,李軌忙派人找來他的那些朋友,其中有曹珍、關瑾、李讚、安修仁、梁碩等,一起商議應變太計。

李軌先說道:“薛舉父子殘暴嗜殺,現已占據了金城,肯定要來攻打武威。咱這武威郡的郡守昏庸膽怯,根本不能擔負起保衛郡內安全的責任。隻有我們大家同心協力,自己來保衛河西地區不受侵犯。”

粱碩接著說道:“事到臨頭,大家可要看清形勢,不可束手就擒,一旦弄得妻離子散,後悔莫及啊”!

眾人聽二人一說,便把聽來的一些關於薛氏父子殺人、搶掠的事情傳開,人人都膽戰心驚了。

曹珍說:“按理說,我們也該起兵奪下這武威城,一起與薛氏父子對抗。”

可是,誰來領頭呢?李贇說:“蛇無頭不行。我們也該選個頭出來,依我說,聽說現在有圖讖說‘李氏當王’,今天是李兄為大家謀劃大事,我們就讓李軌兄做咱們的王!”

眾人一聽,都表示讚成,於是李軌就做了這支起義軍的首領。

三天後,李軌與梁碩、安修仁等一起暗中策劃,當晚進入武威內苑城,舉起造反大旗,高呼:“反了!”

趁著隋朝的守軍手忙腳亂之際,李軌把預先埋伏在城下的人馬組織起來,一聲令下,攻破城門,打進武威城裏,把隋朝武威郡的郡丞韋士政、虎賁郎將謝統師一起抓起來,占領了武威城。

此後,李軌以武威為國都,自稱皇帝,建元“安樂”,按照隋文帝的官製立他的兒子李伯玉為皇太子,封梁碩為吏部尚書,曹珍為左仆射,關瑾、李讚等均為領兵大將軍。

次日,關瑾建議說:“我們已經造了隋朝的反,還留著隋朝的官吏做什麼?不如殺了吧!”

李軌說:“你們要我做皇帝,就得聽我的意見。我們起義軍本意是救難,如果殺人搶東西,那就是盜賊,是沒有前途的,所以要有幹大事的樣子。”

曹珍也擔心地說:“隻怕那些隋朝的官員與我們不是一條心,若是起來再造咱們的反,怎麼辦?”

李軌笑道:“我待之以禮,他們若是敢於反對我們,再殺他們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