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習作)
(1972—1979)
小麥打了苞,玉米長了尺把高。
清晨,我吃罷早點,匆匆地走出了縣革委會招待所。部隊正進行傳統教育。我這趟來冀中平原,就是到紅崗人民公社請我們連的老連長張鐵山回連講連史。
嘿!提起我們老連長張鐵山,炮彈殼吊起來當鍾打——當當響。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我們連在老連長帶領下,不僅以“猛虎英雄連”著稱;還以模範執行毛主席親手製定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遵紀愛民模範連”馳名。張連長的優秀事跡,我雖然沒有親眼見過,但把掛一漏萬聽到的攢在一起,足夠裝滿一笸籮。
解放後,已經提升菅長的張鐵山,因身上幾處掛花,組織上想安排他在城市工作,他卻堅決要求回鄉務農。回到農村後,他保持和發揚了人民軍隊的優良品德,“文革”中,擔任了紅崗人民公社的革委會主任。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昨天傍黑兒,我風塵仆仆地趕到縣革委會,聽說紅崗公社有輛在縣化肥廠拉水管的汽年,今天早晨回去,正好順路。
進了化肥廠的大門,我望著廠房設備出神,這個化肥廠的氣派還不小呢。背後突然暴起粗聲粗氣的喊聲:“哎——同誌!別光顧了東張西望,要腳下留情。”
我一低頭:喲!右腳差一丁點兒踩壞院子裏種的西紅柿。我一回身,一個彪形大漢卷著一股風從我麵前忽地衝了過去。他肩上扛著兩根五六米長的水管子,腳步落在地上,像碌碡夯地一樣響。
順著他去的方向望去,前邊不遠的地方,停著一輛解放牌汽車。心裏不由一喜,斷定是我要搭的那輛汽車,便疾歩奔了過去。
我還沒有走近汽車,方才教訓我的大漢,“咣”的一聲把水管子放在地上,雙手一叉腰,鐵塔一樣地立在汽車旁邊,粗脖子紅臉地向正在車上鼓搗煞繩的年輕司機開了炮:“小李!你倒真有眼力見兒,怎麼把汽車當不當正不正地停在人家地頭上?裝車時不留神,踩壞莊稼怎麼辦?!”
我真擔心司機臉上掛不住,火性子上來,跟他撕破臉,鬧翻了。事情竟出乎我的所料。司機抬起頭來,一擠咕眼,嘿嘿嘿地笑了笑,一聲沒吭。
“嘿嘿!嘿嘿!就知道一個勁兒地傻笑。”大漢氣鼓鼓地一揮胳膊,“把車往前開點!”
司機站起身來,用手撢了撢衣服上的鐵鏽,半嬉笑半認真地說:“汽車離莊稼足有兩扁擔遠,不礙事。開那麼遠,要叫您白跑冤枉道。”
“跑冤枉道?我又不是泥捏的,多走幾步路,就會累垮啦?我問你,踩壞莊稼怎麼彌補?”
司機無可奈何,隻好把車開出了十幾米遠。
這個大漢,五十出頭的年紀,膀乍腰圓,頭上包著一條白羊肚毛巾,兩眼閃光,滿腮胡茬子,看模樣,像個地道的莊稼人。
我看著他,覺得非常麵熟,好像在哪兒見過麵:是參軍前,不對;是入伍後,不對;莫非是在電影裏,也不對。
“解放軍同誌,”那大漢忽然叫住我,“聽說你要搭車去紅崗,歡迎嗬!來,幫個手把水管子裝上,馬上開車。”後麵兩句話,不像商量的口吻,說確切點,倒像是給我下命令。
“是!”我的回答顯然博得了他的滿意,他用手拍了拍我的肩膀頭:“小夥子,夠樣。”說著,拽住我的胳膊,大步流星地向庫房走去。
裝完車,司機走過來,執意要我和大漢坐在駕駛室裏。還沒等我開口,他卻一擺手:“自家人,別打呱了。我和解放軍同誌坐在上邊,一來提防管子掉下來,二來向解放軍取點經、躉點貨。”說完,他一隻手抓住車幫,一隻腳踩在汽車後輪胎上,騰地躍上了車。我學著他的姿勢,也飛身縱上了車。
汽車箭一般地在寬闊平坦的公路上飛馳。公路兩旁,綠油油的麥田和玉米地連成一片,像浩瀚的大海,在微風的拂動下,碧波滾滾。
我們兩個人背靠著駕駛室坐在水管子上,交談著。“同誌,你貴姓?”我把身子挪動了一下,問了一句。他用手抹了抹臉上的汗水,爽快地說:“弓長張的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