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其實早已來了,一直在宮門外站著。或許他也不願意看到今天發生的這一幕吧。
長公主自小就最心疼他和五弟,而五弟十六歲就被父皇安排跟隨虎威將軍出征北疆。多年後虎威將軍在邊關病逝,父皇就冊封年滿二十的五弟為北疆王,至此常年鎮守北疆,很少回朝。
在他登基前,幾乎每天都會跑到南清宮找皇姐玩耍,那時候真的很開心,無憂無慮。皇姐也總是照顧著自己,謙讓著自己。自四年前登基後,雖然很少有時間來皇姐這裏,但是每當遇到不順心的事,總會不自覺地來這南清宮,皇姐也總能幫我排解心裏的苦悶,給我些意見。
皇姐賢淑,沒有心機,又聰慧,而且很有主見。是父皇當年最疼愛的孩子之一,隻可惜她是女兒身。皇姐一直沒有嫁人,不是父皇不想讓她嫁人,而是對感情這事父皇也拿她沒有辦法,本來就最疼愛她,每次皇姐堅決不嫁父皇也隻能作罷。記得又一次鄰國太子看上長公主,想通婚以建立長久穩定的兩國關係,卻被她當眾拒絕,為這事兩國邊界一直紛爭不斷。
這一切的記憶都在皇上腦海中浮現。或許終將成塵埃飛灰湮滅,今天他是皇上,他所的言行將直接影響著整個朝局。雖說這是家事,卻偏偏不是尋常百姓家......
皇上一步步走入南清宮,腳步很沉重。她將要麵對的是自己的皇姐,那個曾經疼愛他的皇姐,那個把他當親弟弟一樣看待的皇姐。心裏有不舍、不願、不甘,而他知道他是皇上,一國之君。或許他真的別無選擇。
皇上十分清楚,今天這一幕隻是遲早的事。早在三個月前原禦林軍副統領李雲城與長公主私下交往的事,他就已經知曉。當時為了顧及皇家顏麵,又看在禦林軍統領萬青雲的麵子上。隻得把李雲城秘密撤職,責令其出宮並終身不得入建康城。而根據他對李雲城性格的了解,他不可能就這麼放的下。
果不其然,這李雲城和長公主始終來往密切。而這一切都的歸根於萬青雲對他這個師弟的百般袒護,否則任憑他武功再高,這皇宮豈是他李雲城想進就進,想出就出的地方。想到這,皇上回頭惡狠狠地瞪了萬青雲一眼。
皇上望著眼前緊緊抱著李雲城身子的長公主,久久地......沒發一言......
此時的皇上,已經不是四年前那個剛剛登基時的皇上了。久居高位,在這內憂外患的形勢下已經讓本來聰慧過人的他變得更加城府、穩重、而有心機,沒有那份單純和任性了。
此時的皇上,清楚地知道必須做出一個決定。而且這個決定必須是有利於自己的,他容不得自己的皇位因此受到一絲地顛覆。
......剛剛在宮門外,他一直在猶豫要不要放李雲城一條生路,成就這對鴛鴦,但也隻是轉瞬即逝的一份善念而已。
因為他清楚地知道,他這個皇位來的太不容易。而就算坐在這個皇位上這些日子也一直都不太平,內憂外患,自己自登基以來一直是如履薄冰,絲毫不能有半點差池。皇上的苦,深宮的痛又有幾人知曉!
本來皇位是應當傳給二哥東陽王的,當年父皇一直擔心一向心狠手辣、處事專橫地二哥登基後容不下他一直疼愛的長公主和五弟,所以臨終前臨時修改了詔書。當然這樣更加深了二哥與我之間的怨恨,而六弟蕭王雖然整天不務正業,遊手好閑,但卻自小和二哥交好。至於四弟晉王嘛,卻不喜這朝政之事,唯獨喜歡武學和江湖,整天收攬門客,與這些江湖中人混在一起。二哥本比我入朝早,在朝中的黨羽早已權傾朝野,這些年我雖努力主持朝政,卻也舉步維艱。而自從父皇先去後,鄰國覬覦我兄弟間的不和,邊疆偶有事端。唯一慶幸的是北疆尚相安無事,這也得感謝五弟了。
想到這......皇上嘴角流露出一絲狡黠的笑容,轉瞬即逝。
他再次看著眼前傷心的長公主......抬頭望著布滿星鬥的蒼穹......一聲歎息!
“萬統領,你走吧!......帶上長公主!記得......永遠不要回來!有多遠走多遠......”
“罪臣謝萬歲隆恩!”
“少囉嗦......走吧!至於怎麼逃出這皇宮就看你自己的了......”
“在朕還沒有改變主意之前!”
這突然而來的變故,讓萬青雲驚訝!長公主驚訝!他們都清楚,長公主雖然沒有生命之憂,但這擾亂後宮之罪最少也是得將其終身禁錮於這南清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