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青菜”你說道是新刷卷的張司吏,一徑的將你緊勾迫,教我火速來喚你。但若有分毫不遵依,你將他拖向囚牢內。

(張千雲)我出的這門來,老李在家麼?(李彥實上,雲)是誰喚我哩?(張千雲)衙門裏喚你哩。(李彥實雲)我和你去來。(李老做見正末科,雲)喚老漢有甚麼事?(正末雲)兀那老子,有人告著你哩。(李彥實雲)是誰告我?老漢有甚罪過?(正末雲)是你孩兒李文道告你。你不信須認的他聲音也。(唱)

“窮河西”誰向宮中指攀著伊,是你那孝子曾參賽盧醫。又不是恰才新認義,須是你親侄。哎!老醜生無端忒下的。

(李彥實雲)我不信,李文道在那裏?(正末雲)你不信,聽我叫,賽盧醫!(李文道雲)小的有。(正末雲)誰合毒藥來?(李文道雲)是俺父親來。(正末雲)誰土情造意來?(李文道雲)是俺父親來。(正末雲)誰拿銀子來?(李文道雲)是俺父親來。(正末雲)都是誰來?(李文道雲)並不幹我事,都是俺父親來。(正末雲)兀那老子,快快從實招來。(李彥實雲)哥哥,這都是他做的事,怎麼推在我老子身上?(正末雲)既是他,你畫了字者。(李老畫字科)(張千雲)他畫了字也,我開開這門。(李老打文道科,雲)藥殺哥哥也是你,謀取財物也是你,強逼嫂嫂私休也是你。都是你來,都是你來。(李文道雲)不是,我招的是藥殺夫人的事。(李彥實雲)呀!我可將藥殺了哥哥的事都招了也。(李文道雲)招了咱死也,老弟子孩兒。(正末唱)

“柳青娘”隻著這些兒見識,瞞過這老無知。卻不你幹悔萬悔,潑水在地怎收拾。唬的個黃甘甘臉兒如地皮,可不道一言既出,便是駟馬難追。已招伏,怎改易,要承抵。

“道和”方知端的,知端的、虛事不能實。忒蹺蹊,教俺、教俺難根緝,教俺、教俺耽幹係。使心機,啜賺出是和非。難支吾,難支對,難分說,難分細。那些、那些咱歡喜,咱伶俐,一行人個個服情罪。若非、若非有大理,這當堂假限剛三日,可不的勢劍倒是咱先吃。

(雲)一行人休少了一個,跟我見相公去來。(府尹上,雲)張鼎,問的事如何?(正末雲)問成了也,請相公下斷。(府尹雲)這件事老夫已明知了也。一行人聽我下斷:本處官吏不才,仗一百永不敘用。李彥實主家不正,仗八十,年老罰鈔贖罪。劉玉娘屈受拷訊,請敕旌表門庭。李文道謀殺兄長,押赴市曹處斬。老夫分三個月俸錢,重賞張鼎。(詞雲)奉聖旨賜賞遷升,張孔目執掌刑名。劉玉娘供明無事,守家私旌表門庭。潑無徒敗倫傷化,押市曹正法嚴刑。(旦拜謝科,雲)感謝相公。(正末唱)

“煞尾”想兄弟情親如手足,怎下的生心將兄命虧。我將殺人賊斬首在雲陽內,還報的這銜冤負屈鬼。

題目 李文道毒藥擺哥哥 蕭令史暗裏得錢多

正名 高老兒屈下河南府 張平叔智勘魔合羅

§§李行甫

李行甫,名潛夫,字行道,一作行甫,絳州(今山西新絳縣東北)人。生卒年不詳。約元世祖至元前後在世。在《錄鬼簿》裏,他被列於“前輩已死名公才人”中,為元雜劇前期作家。賈仲明挽詞雲:“絳州高隱李公潛,養素讀書門鎮掩。青山綠水白雲占,淨紅塵,無半點。纖小書樓插牙簽,研架珠露《周易》點,恬淡虀鹽。”從中可知他一生大概沒做過什麼官,乃是一個“淨紅尖,無半點”的絳州“高隱”。隱居於鄉間,終日閉門讀書,寄情於山水間,過著恬淡悠然的隱士生活。作品有《灰欄記》一種行於世。《灰欄記》是一本公案戲。從作品中流露出作者強烈的憤世嫉俗情感與關心人民疾苦的思想這一點來看,很可能是作者歸隱前的作品。關於作者的創作風格與創作特點,從作品本身來看,可以用“不尚雕琢”四字加以概括,其語言樸實無華,通俗自然。有人甚至拿其中的第三折與楊顯之的《瀟湘夜雨》第三折對看,認為它曲詞平平。這顯然是把兩種不同風格的作品放在一起加以比較所得出的結論。而作品曲折的情節、新穎的構思則又顯示出作者獨特的匠心。

§§包待製智賺灰欄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