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不光是個最佳辯手,同時還是一個好演員。大家還記得諸葛亮三氣周瑜吧。當然三氣周瑜也不是諸葛亮幹的,但是柴桑吊孝確實是諸葛亮所為。周瑜死了之後,劉備派諸葛亮去柴桑吊孝。柴桑是現在的九江,漢代時候叫柴桑。諸葛亮一進來就開始哭,“失哉公瑾,痛哉公瑾”。諸葛亮掉眼淚,都沒用辣椒水,這就說明諸葛亮是個演技派的好演員。
諸葛亮有著很強的權力欲,有些好大喜功,不夠審時度勢,略微顯得貪圖虛榮。他在《出師表》裏說:“自受命以來,夙夜憂歎,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庶竭駑鈍,攘除奸雄,恢複漢室。”當時蜀在三國裏國力是最弱的。你看《出師表》一開頭就寫道:“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按道理說,既然國力不行,到了生死關頭,你趕緊關起門來,好好發展自己經濟,諸葛亮反而大動刀兵,六出祁山,九伐中原,要跟曹魏爭天下正統。最後蜀中國力越來越弱,等諸葛亮一死,薑維一個人根本撐不住。
這和諸葛亮竭澤而漁、焚林而獵、殺雞取卵有直接關係。你看成都武侯祠,上麵有副對聯寫得非常好。上聯叫“能攻心則反側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下聯叫“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這就是說你得審時度勢。有人說諸葛亮對待下邊人太嚴厲了,一點也不寬容,但是這副對聯的作者告訴大家,無論是寬還是嚴,前提是得審時度勢。麵對當時天下的情況,蜀國宜自保,宜發展經濟,勵精圖治,而不是主動去攻打別人。國力耗到這程度,諸葛亮為什麼還要打呢?因為他知道自己身體快不行了,他想在活著的時候建功立業。這不是為了蜀國,而是為了個人的千秋功業。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諸葛亮有點自私,圖自己虛名。
說到這兒,可能有的讀者不服氣,說,既然如此,那麼為什麼各地還建武侯祠建供奉諸葛亮,把他奉成聖人一樣的人物?大夥兒注意,這是羅貫中在美化諸葛亮,是曆朝曆代的統治者在有意識地美化諸葛亮。為什麼這麼做呢?這是告訴老百姓,你看諸葛亮那麼大能耐都不造反,都一心輔佐皇上,你們能耐能有多大,老老實實輔佐我吧。吹捧諸葛亮就是給大家政治洗腦,讓大家不要造反,曆朝曆代的皇上以及皇上身邊的知識分子都明白是怎麼回事,都明白捧諸葛亮其實是保護自己。
這種思維方式,不光是影響了很多文臣武將,連有些大文豪都深受迷惑。咱們學過杜甫的不少詩,杜甫在詩裏也按照這個思路吹捧諸葛亮:“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究竟是誰害死了關羽
關羽在我們中國人心目當中,毫無疑問是個大英雄。一般我們心目當中的大英雄多多少少都會死得有點兒悲壯。因為如果他死得不悲壯,甚至是頤養天年的話,我們會覺得他身上這種英雄氣少一點兒。比如我們熟悉的大英雄嶽飛冤死在風波亭;老令公楊繼業,據民間傳說,是碰死在李陵碑上;楚霸王項羽烏江自刎。所以,英雄要死得不悲壯,英雄色彩就會淡很多。那麼關羽這個大英雄是怎麼死的呢?好多人說,還用說嘛,讓孫權他們給弄死的唄。可是無論是野史還是正史上,都有人懷疑他的死另有原因,那麼到底是誰弄死關羽的呢?
說到關羽的死,咱們得先從他死的直接原因講起。好多人都知道,走麥城之前關公水淹七軍,圍堵了樊城。接下來呂蒙過江,在背後捅了關羽一刀。
毫無疑問,關羽的死是呂蒙直接下的手,是孫權和曹操在背後支持。但是造成關羽死的直接原因來自自己的內部,自己的人對害死關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第一個負有重要責任的是誰呢?就是諸葛亮。大家說諸葛亮忠心耿耿的,怎麼可能害死關羽呢?其實諸葛亮琢磨關羽不是一天兩天了。在劉備這個集團裏,上層領導人裏麵跟關羽最不對付的就是諸葛亮。為什麼呢?三顧茅廬的時候,關羽就不以為然。
那時候,關羽和諸葛亮就不是太和睦。後來,兩個人出現意見抵觸的情況。比方說,本來借荊州這主意是諸葛亮出的,“待我們攻取西川,再歸還荊州”。結果劉備、諸葛亮遲遲不攻取西川。於是,周瑜讓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去討要,讓諸葛瑾對劉備說,你要不攻取西川,我們出兵替你攻取西川,你把這荊州還給我們。說完,諸葛瑾又對諸葛亮說,弟弟呀,你要不把荊州還給我們,回去我主公孫權會把我全家都殺了。你嫂子、你侄子都活不了了。
劉備答應了,寫了手諭,發到荊州了。荊州當時誰管呢?關羽管著。諸葛瑾就拿這個手諭去找關羽。關羽當時就把他罵出去了。
關羽已經知道諸葛瑾如果此行收不回荊州,全家老少性命難保,而且知道劉備發的這道手諭是軍師的意思,他居然不拿諸葛亮當回事。大家琢磨琢磨這個事,諸葛亮得怎麼想關羽?你連我的命令都不服。所以,諸葛亮其實跟關羽的矛盾由來已久。而且說諸葛亮殺關羽,他是有預謀的。我們都知道關羽在華容道把曹孟德給放了。其實,最後一關讓張飛或趙雲守,曹操的腦袋都留不住。
但是從全局來講,如果把曹操殺了的話,北方的將士要來報仇。這時,他們就會衝劉備來,可劉備兵少,扛不住。而且如果劉備把曹操殺了,孫權下一步直接就要滅劉備。因為孫權最大的敵人沒了。所以從戰略的意義角度講,諸葛亮要以這種方法給劉備爭取發展的時間,這才是諸葛亮真實的目的。既然這是真實的目的,那你最後一關諸葛亮為什麼要關羽去守呢?因為他知道關羽大仁大義,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肯定會放了曹操。這時候,他逼著關羽立軍令狀。什麼意思?我知道你會這麼幹,我故意把你往死道逼。你把曹操放了,我目的達到了,而你違背軍令了,回來我就可以把你拿下了。
所以說,諸葛亮想害關羽是早就有的想法。從這個角度來講,讓關羽守荊州也和諸葛亮有直接關係。雖然派關羽守荊州時諸葛亮囑咐關羽要東和孫權,北拒曹操,但是他沒有再派人接著提醒關羽。而且諸葛亮心裏早就知道,關羽要守荊州的話,十之八九可能犯這樣那樣的錯誤。但是諸葛亮在這個時候沒有給劉備提出特別有價值的意見,一直到關羽丟了性命。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可以猜——可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關羽那時候被孫權給殺了,這邊諸葛亮沒準兒還高興呢。
除了這種說法之外,還有人說是劉備把關羽害死了。當哥哥的怎麼能害兄弟呢?我們說,這是劉備的小心眼兒和無心之失造成的。
當劉備奪得四川、湖北荊州等地後,劉備就考慮了,怎麼樣把自己的影響保持住,讓天下英才盡入吾彀中。可是這時候,劉備有一點不太痛快,就是關公的威名越來越盛。這讓我們想起了四個字——功高震主。你的功勞太大了,又是水淹七軍,又是擒於禁斬龐德。說起蜀中響當當的人物,所有人都說,隻聞有關羽,不聞有他人。關公太了不起了,人家都怕他。對此,我想劉備心裏頭不是一點想法沒有。而且,關羽統領荊州應該都是用的他自己的人,像周倉、關平,這都是他手下的將領。可是對扼長江要衝的公安、南郡,劉備沒有讓關羽派自己的人,而是派了糜芳和傅士仁。
糜芳守南郡,傅士仁守公安。正是這兩個人,在關公走麥城之前,因守城不力,投降了東吳,才造成關羽大敗,最後死在孫權手裏。而這兩個人,傅士仁是劉備的同鄉,估計以前跟劉備在菜市場一塊兒賣草鞋。他倆都屬於小商小販係列,都是城管管的對象。另外一個糜芳是糜夫人的弟弟,就是劉備的小舅子。你看,一個小舅子、一個同鄉,這倆人可以說都是劉備的親信。這倆人能耐不大,那劉備為什麼派他倆來呢?目的是牽製關羽,不讓關羽在荊州這兒一手遮天。
這不是說劉備要害死關羽,可是這麼一來,兩個無能之輩在關鍵的時候不敢出城援助關羽。而且,他們貪生怕死,最後投降孫權,直接導致關羽走麥城。這麼看的話,劉備難辭其咎。
當然劉備也好、諸葛亮也好,他們畢竟一個戰壕裏的,在戰略思想上還是統一的。這就是說他們也不是一定要有意把關羽給害死。總的來說,敵人跟你作對,是天經地義的,自己人之間難免有摩擦。而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還是關公自個兒的事。
關羽非常講義氣,而且勇猛善戰,擁有絕對的英雄氣概,輕易不服輸。可是越是這樣的人,越容易驕傲,瞧不起人。這種人太過自信,判斷事情容易盲目。當然,這還不足以給他帶來殺身之禍,真正為他帶來殺身之禍的是他瞧不起人,得罪了盟友。孫權想取荊州,可是也忌憚關羽的勇猛。這時他又想結親的那一套。像把妹妹嫁給劉備一樣,一打聽關羽有個女兒,於是派諸葛瑾去提親,欲讓關羽的女兒嫁給自己的兒子。這時關羽說什麼呢?他說虎女豈能嫁犬子!
關羽不過是一個諸侯下麵的一員將領,人家孫權可是一方諸侯。結果你說人家的兒子是犬子,自己的女兒是虎女。你想想,孫權的自尊心得受多大傷害?孫權當即就決定,我要不殺關羽,寢食難安。關羽在得意之時,根本沒想到還有失意之時。這對現在人來講有很大的啟示作用:每個人都有功成名就的時候,都有春風得意的時候,在這樣的時候,要在乎別人的感受。你不能隨便張嘴就損人家,打人家臉,揭人家短。這是咱們每個人應該恪守的原則。而關公打破了這個原則,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關公身上的優點與缺點同樣鮮明,他的死和他致命的缺點有關。至今,這位大英雄之死依然令我們扼腕長歎。
三國中的女人們
熟讀《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三國》是男人戲。從故事開頭的宴桃園豪傑三結義,到後來曹操、孫堅、袁紹、袁術,基本上都是寫男人。但這不等於這部小說裏頭就沒有女人一點兒事。今天,我就給大夥兒說說《三國》裏的幾個很特殊的女人,而且這些女人在真實曆史當中和大家在《三國演義》裏看到的還不大一樣。
說到《三國》裏的女人,大家最先想到誰呢?恐怕99%的男同胞會想到貂蟬。為啥?因為中國古代四大美人是貂蟬、王昭君、楊貴妃、西施。人們用八個字形容這四位美女: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其中“閉月”說的就是貂蟬。據說貂蟬十來歲時,焚香拜月,月亮上的嫦娥在天上看見貂蟬比自個兒漂亮,立即就不好意思了,帶著月亮鑽到雲彩裏頭了。
沒有人知道貂蟬姓什麼,從哪來的也不清楚。她從小就被弄進宮裏,當了一個小侍女,主要工作是管帽子。因為她管帽子,大家就給她起了貂蟬的名字,因為過去女人在宮裏戴的帽子,上頭有一種飾品叫貂蟬。貂蟬出身那麼寒微,怎麼後來能幹那麼大事呢?東漢末年有個宦官,把後宮鬧得亂七八糟的,貂蟬就流落到民間去了。流落到民間時,貂蟬有十來歲,已出落得很漂亮了,於是被後來的司徒王允發現了。王允把她收到家裏當歌女,也就是給自己當小妾。
當時,王允對董卓不滿,想把董卓弄死,可是董卓手下的能人太多,最厲害的就是呂布。呂布有本事,而且是董卓的幹兒子,不把他倆拆開,王允就實現不了自己的目的。他正犯愁時,看見了這貂蟬,不由得計上心頭。他把貂蟬叫到身邊說:“我平常對你怎樣啊?”“司徒大人對我恩重如山。”“好,我準備收你當我的幹女兒。”於是,王司徒就成貂蟬的幹爹了。後來,王允請呂布來家裏吃飯,呂布來了。呂布來了之後,王允讓貂蟬出來跳舞助興。
呂布看貂蟬這麼漂亮,就問這是誰呀?王司徒說,這是我的女兒,我準備把她嫁給你,你看怎麼樣?呂布當然高興了,馬上就跪下磕頭,直呼“嶽父大人”。王允說,擇一個良辰吉日,我親自把小女送到府上,許配給將軍為妻。
呂布興高采烈地回去等著。但第二天,王司徒又請董卓到家裏來,讓貂蟬出來。董卓一看,馬上就暈了:哎呀,太漂亮了。
這個時候,王司徒說,這是我家的一個歌女,我願意把她送到府上伺候你去。董卓當然樂意了,他把貂蟬帶回去了。呂布知道了氣得大罵,說,“這老賊這麼好色,霸占貂蟬,我這口氣難出啊。可惜我們是爺兒倆。”這時候王司徒說,“你們怎麼能算爺兒倆呢?他認你當幹兒子,他有目的,他想讓你保他呀。再說你姓呂,他姓董,你們怎麼能算爺兒倆呢?”這話明擺著是拱火。呂布說:“也是啊,我誓殺老賊!”於是,在一天散朝的時候,呂布用方天畫戟把董卓刺於馬下。
至此,董卓之亂結束,才有群雄並起。貂蟬前麵勾引呂布、後麵勾引董卓,等於改變了當時的曆史格局。但是正史裏壓根兒就沒提過貂蟬這麼個人,也就是說,貂蟬應該是《三國演義》杜撰出來的。不過,《三國誌》裏麵留了一點蛛絲馬跡。《三國誌》裏說呂布拜了董卓當幹爹,在董卓家喝完酒,調戲董卓身邊的一個侍女。這個侍女是不是貂蟬,或者說是不是羅貫中寫的貂蟬的原型就不可考了。
咱們下麵要說的這個女人,曆史上確有其人。但是這個女人,20世紀90年代版的和高希希版的《三國演義》都沒提她。她姓甄,叫宓,我們管她叫甄夫人。她的名氣非常大。我們都知道曹操的兒子曹植是位了不起的文學家,他寫過一篇賦叫《洛神賦》。《洛神賦》就是歌頌這個甄夫人的。這個甄夫人漂亮到什麼程度呢?讓我們慢慢說。女人光長得好還不行,氣質等各方麵都得好。這一般由什麼人鑒定呢?由文人墨客鑒定。過去管文人墨客叫文人騷客,說這些人對女人的鑒賞力很高。因此,要是兩個大文豪同時看上一個女人,那這個女人了不得了。那這個甄夫人好到什麼程度?三個大文豪——曹操,曹丕,曹植,這爺兒仨都看上了這個女的。這個甄夫人本來是袁紹的二兒媳婦兒,是袁紹的二兒子袁熙的夫人。官渡之戰結束之後,袁紹的勢力一天不如一天。而且沒等曹操打他,他家裏先自個兒打起來了。曹操趁機把袁紹給滅了。打掃戰場的時候,曹操特別囑咐手下人:給我注意,必須把甄夫人給我弄回來。曹丕知道父親有好他人之婦的毛病,認為自己得對自己爹負責任,所以提著刀找甄夫人,要把她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