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塔瑪麗亞海灘上的小男孩(2007年6月3日)(2 / 2)

小男孩看見我給爬動的小海螺拍照,更加興奮,一會兒又去抓了隻小海膽過來。我第一次看見那麼小小的活的海膽,深褐色的刺還在不停地動,小男孩用雪碧罐子裝了海水過來不停地往海膽身上澆水,而這段時間裏,四隻背著海螺殼的寄居蟹都已經沒有了蹤影,或許是回到了它們海裏的家。

小男孩喜歡跟我玩,他不會講英語而我不會講西語,但眼神和肢體語言的交流往往勝過言語。倒是小男孩的爸爸會些英語,我問他有沒有收獲,他舉起簍子給我看裏麵他們釣起來的兩條沙丁魚。古巴民眾的收入很低,但是他們過得非常開心,醫療和教育都免費,而住房仍實行分配,就業率達到90%,他們也的確沒什麼要擔憂的。但是有很多東西包括魚蝦都屬於戰略物資,是禁止市場交易的。於是周末帶孩子來海邊玩玩,釣兩條小魚回家,也真是不錯的消遣呢!

清清爽爽的一個下午過去,我們離開沙灘到附近的一間草屋喝點飲料。古巴人自產一種可樂,叫作“TUKOLA”,同事譯作“土可樂”,真是貼切!叫兩盤薯條,喝點飲料,享受海風,旁邊有當地人隨著音樂跳起薩沙(Salsa)舞來,舞姿靈活而優美,似乎身上的每一塊肌肉都可以單獨跳躍。古巴是薩沙舞的起源地,不過這還是我第一次看到拉美人的自由舞蹈。我熱切地注視著他們的舞蹈,笑容從心底綻放出來。一個古巴老太太突然從櫃台裏走出來,跟我旁邊的男同事握下手,然後在我臉頰上親了一下。她的臉上,也有著從心底綻放出來的笑容。想想海邊的小男孩和草屋裏的老太太,突然就覺得,眼神、笑容、親吻,這些是更加美好的人類語言,勝過一切有聲。

朝著落日的方向,我們重新踏上回酒店的路。聖塔瑪利亞海灘和我第一天提到的古堡位於同一個島上,到古堡處我們停車下來再作停留,這次才好好地參觀了這座西班牙人建於1587年的莫羅城堡。城堡最初是為了防禦海盜入侵而修建,同時也是西班牙殖民者的總督府,後來便成了哈瓦那的一個重要象征了。城堡建於峭壁上,城牆堅固,牆外有寬而深的護城河,城內有幽深的隧道和狹窄的吊橋,外圍草地上處處是生鏽的大炮。這座城堡由西班牙人所建,但是先後曾經曆過法國、荷蘭、英國和美國殖民者的洗劫,曾經飄揚過多個國家的旗幟的城牆,如今高高飄揚著古巴國旗,滄桑古跡,曆史斑駁。

古堡附近有一處軍事博物館,三個巨大的導彈被裝在裝甲車上,在晚霞中的草地上靜靜佇立。再遠一點,是20米高的白色意大利大理石雕耶穌像,守護著海灣另一邊的哈瓦那。這座由古巴雕塑家Jilma Dadera塑造的作品,還有著一段故事:就在1958年的平安夜雕像開幕的整半個月後,也就是古巴革命中卡斯特羅進入哈瓦那的當天,雕像被雷電擊中,頭部被毀,後來才又修補起來。

我在白色的聖像下,眺望著夜色中的哈瓦那,海灣的另一邊,已經點亮了萬家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