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桃花江彙人資水處,有一塊伸出江麵而又清瘦靈秀的岩石,人稱“屈子釣魚台”,雖經二千餘年的風吹浪打,霜欺雪壓,依然自得其樂地坐在江邊,閑看一江風月,靜聽千古漁唱。相傳當年屈老夫子被楚王逐出宮廷,流落到桃花江邊,除了偶爾串村走戶,探訪民風民俗,搜集素材,創作歌賦之外,為排遣滿腔的憂憤悲傷,常常整天整天地坐在這塊石頭上把竿垂釣,孤身隻影,沒精打采地打發時光。一天,夕陽西下,晚霞似錦,屈老夫子望著一江清流如鏡,想自己依然兩手空空,不禁悲從心生,長歎一聲,人便昏昏欲睡。朦朧間,仿佛江麵來了一位老人,鶴發童顏,身著道袍,肩背帛卷,飄然而至,自稱是渭水釣魚的薑子牙,背了“封神榜”途經此地。屈老夫子聞言大喜,連魚也不釣了,趕忙起身施禮請教:“師望在肆,昌何識?鼓刀揚聲,後何喜?”薑子牙聽了,哈哈大笑:“我在鋪店宰牛,周文王前來看我,是我暗地叫人向他推薦了我;我賣肉時故意鼓刀揚聲,是想讓他見識我的本領,心生歡喜;我在渭水釣魚,故弄玄虛用直釣,叫做願者上鉤,是勾引周文王心甘情願來請我。”屈原聽罷,恍然大悟:原來,古今釣者,皆有所圖,薑子牙渭水釣利,蓑笠翁寒江釣雪,我屈原釣的又是啥呢?是憂?是愁?是夢?是幻?
突然,腳下一滑,我差點從石頭上掉落江中,這一下把我和屈老夫子都驚醒了,他原來是南柯一夢,我原來是神遊千古。於是,我急忙收回心神,低頭一看,卻是鞋底踩著了一層薄薄的綠苔。這些蘚類植物,卑小得你根本分不出它的根莖葉來,隻見在一片翠綠之中,居然還開出了幾點鵝黃色的小花,小得如半星米粒,小得你甚至辨不清它的形狀,也聞不到它的清香。但它依然神情自若地開著,從不以嬌豔悅人,也不以芬芳怡人,實實在在開出了自己的品格,開出了自己的尊嚴!其實,一個人呱呱墜地來到這個世界,就如苔之偶然而生,經風沐雨,披星戴月,忙忙碌碌,爭名逐利,得到的無論是高官厚祿、錦衣玉食也好,還是窮困潦倒、粗茶淡飯也罷,到頭來結局都是一般無二,不是化作一縷青煙,就是腐成一星泥土,在茫茫宇宙之中,都隻不過是小小一粒微塵而已,比之苔花,又何嚐偉岸?何嚐高尚?何嚐華貴?可惜屈老夫子想不通,到死依然氣不平。
如是,我便莫名其妙地想起了阿難。他是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也是釋迦牟尼的表弟和侍者。一天,阿難在園中打坐參禪,突然聞到一種奇妙的花香,他心旌搖曳,激動不已!這時,釋迦牟尼正好從他身邊路過,見他這般景況,心生疑竇,順口問他:“何至如此?”阿難便將原因告之釋迦牟尼。釋迦牟尼聽罷,正色道:“修行之人,隻要禪心清定,又何愁沒有花香?智慧之花開出的芬芳,可以遍及世界:悲憫之花開出的芬芳,可以普度眾生。”阿難頓悟,從此修行參禪,漸入佳境,終成正果。
遇緣隨緣,即佛為佛;手持千萬偈,不如種花去。一個人隻要真正做到心中有花,常用心血澆灌,常用善心扶持,年年月月,事事處處,又何時不春風?何處不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