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寶走了之後,大海老兩口輕鬆了不少。
好在有三寶在身邊,不然真會感到寂寞了。
三寶也一周歲多了,有小女孩的秀氣,十分討人喜愛。
現在大海又用原來推二寶的童車推著三寶出去玩。熟悉的人看到了說:“怎麼換了個小女孩啊?”
大海笑著說:“是啊,那個男孩是我大女兒的,他去日本了,這個是我二女兒的。”
人家說:“我說呢,怎麼變了,原來是接上班了。”
大海也笑著說:“可不是嗎,他倆差兩歲,大的走了正好帶小的。”
人家說:“大家都知道你們老兩口把孩子帶的真好,真是勞苦功高,功不可沒。”
大海說:“哎呀,也是應該的,身體可以就幫幫她們唄。”
人家說:“這個帶大了,可就完成任務了吧?”
大海說:“是的,她們大了,我們也真的就老了哦。”
大海真的感到自己老了,養老金也領了三年了。
大海有空上網也非常注意關於養老的問題。最近大海看到了“織就老有所養的安全網”的權威發布,對養老保險製度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對今後的養老真有了安全感。
伴隨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家庭人”逐漸成為“社會人”,傳統家庭養老功能變弱,社會養老保障應運而生。1889年,德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養老保險製度。與家庭養老相比,養老保險製度具有長期性、穩定性,可最大限度分攤養老風險,提供安全可靠的養老預期。
在我國,社會養老保險製度,經曆了從無到有、從城市到農村、從職工到居民的過程。在經濟發展水平還不高的基礎上,我們用較短時間織就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養老保障網。
1999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占比超過了10%,標誌著我們已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問題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焦點。伴隨滾滾而來的“銀發浪潮”,我國養老保險製度不斷發展,建立起了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製度,基本實現了製度全覆蓋。同時,養老保險存在多種製度並行,具有明顯的碎片化特征。
如何加快改革,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養老保險製度,成為人民群眾的迫切要求和熱切期盼。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回應百姓關切,吹響了新一輪養老保險製度改革的號角,努力完善養老保障安全網,讓所有老年人都能安享晚年,讓每個勞動者都免除後顧之憂。
我國屬於典型的“未富先老”,人口老齡化速度快,加之曆史因素等影響,養老保險製度雖已初步建立,但存在的問題還比較尖銳,有些問題至今仍沒有解決。
公平性不足。因身份、地區、行業等不同,不同人群參加的養老保險製度類型也不同,退休後的養老保險待遇差別較大。比如,企業退休職工基本養老金從2005年以來已連續提高10次,目前每月為2000多元,而新農保的基礎養老金隻有55元;再如,有研究統計,2013年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月均養老金是企業退休職工的1、8倍,機關退休人員月均養老金水平是企業退休職工的2、1倍。可持續性弱。在我國現行養老保險製度中,各方麵主體責任不是很清晰,補充養老保險發展滯後,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尚無具體政策,多層次保障體係尚未形成,使製度的可持續性難以保障。另外,養老保險基金缺乏科學、高效的投資管理機製,保值增值渠道單一,也影響了製度的長遠發展。
統籌層次低。目前,我國實行的是養老保險省級統籌,但實際運行中,省級調劑的力度還不夠,未充分發揮統籌共濟的功能,大部分養老保險基金還處於分散統籌狀態,造成地區間負擔畸輕畸重,影響了製度的效率。
兼容性不強。多年以來,我國養老保險製度采取按人群設計、分部門管理、各地區實施的“單兵突進、重點突破”方式,出現了人群分割、地區分割、城鄉分割的狀況。隨著人員流動規模不斷擴大,由於相關製度銜接不夠、信息係統建設滯後等原因,參保人員跨製度和跨地區流動仍有不少障礙。目前,全國進城務工農民數量已達2、69億,約占總人口的1/5,因養老保險製度流動性差,他們參保積極性不高。
養老保險製度存在的這些問題,是曆史因素和現實矛盾長期積累的結果,已經影響了社會和諧穩定,也製約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必須以更大的力度推進改革,進一步完善養老保險製度,解決每個人的後顧之憂,讓老年人生活得更加體麵、更有尊嚴。
養老保險製度往哪兒改。綜觀國際社保發展史,各國的養老保險製度都在不斷變革中求完善。目前,全世界已有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形成了不同模式的養老保險製度。其中比較成功的,無一不是植根於本國經濟、社會基礎和文化傳統之上的。中國作為人口第一大國,此次養老保險製度改革到底如何“走起”?